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2.全面把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增强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的认同。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辩证看待跨国公司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载体。
难点: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知识拓展】
1.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前者是经济特征、后者是政治特征,二者都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2.“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一体化”。
(1)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在区域范围内设立机构,形成共同的内在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的制度规范,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持续一体化的动力。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深化了区域合作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2)二者关系: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而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
(3)一体化: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融合。也只是在区域内实现的,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的只有欧盟。
3、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 逆全球化现象包括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是中国对“逆全球化”倾向开出的一剂良方。
【导学流程】
基础感知
(一)经济全球化(阅读课本P58-P61,及“探究与分享与相关链接”从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圈、画。)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
思考并完成教材P60的“探究与分享”
根据两国的比较优势,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最突出特征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阅读课本P62-P64,及“探究与分享与相关链接”从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圈、画。)
1.了解: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物质技术基础、体制基础
2.理解:影响经济全球化根本动因、重要载体
3.知道:跨国公司的含义、地位、目的、实现手段
4.背诵:跨国公司的作用(积极和消极)
迁移应用
1.华为手机配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后置四摄的图像传感器芯片由日本索尼供应,400万、2000万像素镜头由中国台湾大立光供应,光学屏下指纹由深圳汇顶科技供应,显示屏是由韩向三星供应…….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 ②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由多国协作生产
③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④跨国公司的生产目的旨在扩大世界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B.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D.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3. 美国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公司日前表示,公司计划向欧盟投资数百亿欧元。该计划着眼于提振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在德国建立一座大型半导体制造厂、在法国建-一个设计中心、扩展其在波兰的实验室能力、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等。英特尔向欧盟投资( )
①主要目的是在欧洲建立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②利用欧洲各国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③促进资金、技术和商品、服务跨国流动,使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④促进了相关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说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