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超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超全)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超全)
一、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课文例句: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地,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去动,像海上的波浪。
9、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低贱钢铁巨人一样。
11、桌面上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1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17、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8、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仿写比喻句:
(二)拟人
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课文例句: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3、近一米高的灌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8、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带引我出去。
仿写拟人句:
(三)排比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有力地说明道理。
课文例句: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地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4、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5、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仿写排比句:
(四)反复
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手法叫反复。
反复的基本类型:
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
课文例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壳我满心的愉快。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五)夸张
定义: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课文例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3、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夸张、比喻)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和激动。
5、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6、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仿写夸张句:
(六)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这种修辞格叫做设问。
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我自答,或者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
课文例句
1、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
3、这,哪里还是戏剧 这,还是太像杂技了吗 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
(七)反问
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课文例句:
1、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改成陈述句:
2、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改成陈述句: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陈述句:
(八)对偶
定义: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课文例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言必信,行必果。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二、说明方法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下定义、列图表
(一)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1、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二)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2、水星一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
3、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7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4、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6、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子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7、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三)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
2、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3、中国的茶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药茶、花茶等。
(四)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方法里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2、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五)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1.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2.松鼠基本分为三大类,数松鼠、地岩鼠和石松鼠。
(六)引用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七)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八)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通过图表说明事物。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可以使解说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侵略者 英国 英国、法国
三、双重否定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
没有…不;…无不…;非…不可…;…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敢不…………不得不…………不是不…………不是没有……等。
1、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改为陈述句:
2、西蒙死了,桑娜不能不西蒙的孩子抱回家。
改为陈述句:
3、为了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郝副营长不得不点亮那本书。
改为陈述句:
4、没有人不赞叹草原的美景。
改为陈述句:
5、在天安门前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改为双重否定句:
6、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改为双重否定句:
7、这么可怕的天气,渔夫必须立刻回家。
改为双重否定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