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走近志摩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和音律和谐。泰戈尔林徽音徐志摩梁思成林长明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欧游归来之时,实是回忆之作。“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在伦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大学驰名于世。1920年9月徐志摩因景仰罗素,放弃了他在美国即将获得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想成为罗素的弟子,但罗素因在欧战时力倡和平而被康桥的三一学院解聘,离开康桥。徐志摩只好当一名没有学籍的选修生,在康桥度过了一年,攻读经济学学位。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再别康桥》更是一首咏唱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诗,这是它更深一层的涵义在徐志摩,他是把离婚和对林徽因的追求当作他的“爱、自由、美”的理想的一次实践活动来对待的,自然他从中收获的是失望和悲伤,徐志摩回国后,得知林徽因已和他的恩师梁启超先生的公子、清华大学学生梁思成订了婚约;1928年3月,梁思成、林徽因完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业后在加拿大渥太华结了婚。作为爱情诗的《再别康桥》就完成于这样的情感背景下,所以告别“康桥”,也就是告别自己的理想,告别那段情感。“爱、自由、美”的人生理想,“爱”是最核心的内容。得到了理想的爱,人生才是美好的,也才是生命自由的真正实现。因此,从咏唱爱情的角度说,《再别康桥》更是徐志摩理想主义人生观的真诚告别。走进康桥聆听康桥一 静静地听一遍1.把握画面——想象诗句的画面2.感受深情——感受诗人的情感二 投入地读两遍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语音。体味情感,注意语速。第二遍:进入情境,把握语气。1.诗人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来表现康桥之美?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2.面对眼前至美的景象,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义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又是因为什么?为何“不带走一片云彩” ?3.想想这样的诗句又隐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 认真地想一想康桥的景物轻轻挥别云彩金柳水草浮藻星辉夏虫悄悄的走呼应黄昏夏虫沉默图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夏虫云彩招手作别彩云图试一试品一品星辉挥手惜别彩云图河畔金柳艳影图水底青荇招摇图请为其它画面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榆荫青潭浮藻图满载星辉寻梦图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品读,体会诗人情感。参考句式:我喜欢 图,诗中这样写道 ,从中我读出了作者 的情感.在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在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离情别绪越来越浓。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品味康桥“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朱自清称之为“格律诗派”)对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代表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人。闻一多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徐志摩更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1. 绘画美选取自然景物: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2. 音乐美押韵,回环复沓3.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意境,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挥手作别云彩图难舍难分河畔金柳倒影图欢喜和眷恋青草水底招摇图更加欢喜和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撑篙漫溯寻梦图感情达到高潮黄昏夏虫沉默图情绪低落和惆怅招手惜别云彩图无奈和哀伤小结:《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烈的爱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依恋、无奈、 惆怅等复杂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