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3.7《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第二课时《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3.7《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第二课时《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多彩的世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小志愿者”活动,了解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意义,尊重他国文化。
2.通过填写“研究计划卡”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填写“收获卡”掌握汇报和倾听的技巧,学会分享学习成果,积极为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
3.通过观看视频“中国馆”,欣赏“中国走向世界”的图片,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小志愿者”活动,了解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意义,尊重他国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视频“中国馆”,欣赏“中国走向世界”的图片,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2010年,在中国的上海有一场世界瞩目的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全世界有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会。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对普通百姓来说,世博会,不出国门就能够欣赏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品尝到全球的各种美食。遗憾的是,上海世博会咱们同学太小(有同学在叹气呢)不过,幸运的是,2020年阿联酋的迪拜世博会就在眼前,咱们可以先睹为快了。
(二)我是小小志愿者
1、各国展馆图片。看到这些展馆有什么感受?(美观,高科技、绿色环保等等)咱们的感受都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谈的。下面,咱们换一个角度,看看是不是能感受到更多。
2、迪拜世博会对全球进行了志愿者的招募(课件),大家想不想让世界人们再次感受领略到我们中国少年儿童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愿意作为一名小小志愿者为全球盛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来看,志愿者的职责:出示要求:尽量用对应场馆国家或地区的见面礼接待参观者。介绍本地区建筑特点着说明建筑特色的原因(联系上一节课的环境内容)介绍本地区美食、服装、音乐,舞蹈等,能说清各自的特点。方式多样,有实物,或者能表演更好。
4、小组展示在小志愿者带领我们参观之前,我还给自己、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收获卡”。在下面的参观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国家以及他们的文化特色等内容给记在里面。大家看,在这个收获卡的最前面,还有我送给大家的两点提示,来读读好吗?哪个小组先来?请开始吧。
(三)非洲场馆小组成员上场。
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非洲场馆。(志愿者摆手)志愿者:告诉大家,这是非洲人最早发明的见面礼仪。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就是表示我的手里没握石头,没有武器。后来被世界各地所采用,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师:哦,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咱们这个都习以为常的手势是从非洲传过来的。(板书:非洲)生问:我有个问题,我们都是黄皮肤,但是非洲人的皮肤是黑色,为什么呀?志愿者:因为非洲处于热带,紫外线照射强烈,黑皮肤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那里被称为黑人的故乡。他们大部分人在草原上生活,降水不是很多,温度适宜,所以我知道他们的住宅很简单。如果他们带牛出去吃草,晚上连个茅屋也不搭,只是将牛集中在篝火周围,再将羊赶进牛群中间,自己就在最里面铺上骆驼皮,以绿地当床,以蓝天当被,很舒服就睡着了。志愿者:我还知道,非洲非洲草原上有一个叫布基纳法索的国家,当地人利用牛粪建造了美丽的屋子。(图片,学生简笔画画出来简单构造。)建房子所用的材料由牛粪、晒干的粘土、稻草兑水后用双脚踩踏搅拌而成。这种材料在硬化后强度很高,非常结实,具有防风防雨、御寒隔热等效果。房子的门都不大,目的是为了加强保护。并且,他们的墙上还会画上很多画。有的是他们的生产活动的场景,有的是他们的图腾。生问:能告诉我们,他们的图腾是什么吗?志愿者:非洲文化中最崇尚大象、牛和长颈鹿等动物形象。所以他们的图腾是这些比较大型的动物。这也表明了他们对自力量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志愿者: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非洲的舞蹈很特别。是非洲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常见的有狩猎舞、耕地舞、播种舞、收获舞、战争舞,还有模仿动物的舞蹈等等。非洲人特别爱舞蹈,没有舞蹈,就没有非洲人的生活。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舞蹈,但它们又具有共同的特点:节奏明快强烈,感情炽热奔放。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很多舞蹈视频,特别热情奔放,不自觉的就想跟着他们跳起来。
2.师:的确是这样,一会儿就给大家欣赏一段。他们的传统舞蹈中离不开一种打击乐器:手鼓。志愿者:我今天就带来了。师:给大家来一段怎么样?志愿者表演。师:热情的节奏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了非洲大地。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志愿者:大家来非洲的话,好客的非洲人会端上大杂烩招待大家。因为在非洲,阳光充足,所以非洲的水果、香料与蔬菜品种多样,他们喜欢把许多种食品混在一起煮。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把香蕉当水果吃,但是他们把香蕉和芭蕉油炸或者放到饭里,当饭吃的。志愿者:大家来非洲时可以像非洲人一样,穿上长袍,因为宽松肥大,无袖、无领或矮领,式样简单,适应炎热气候,穿着凉爽舒适。有的简化为一块布,裸露右臂、右肩,圆领开到胸,两侧开口从肩到膝,白天当衣穿,夜里当被盖,在沙漠地带遇风沙又是蒙头巾。师:感谢非洲馆志愿者者对我们详细介绍,让我了解到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民族。课前,我也收集了一些有关非洲的图片,你瞧。(放课件)如果,特别感兴趣,可以及时的填写到收获卡上。
(四)美洲馆(印第安)我们继续来参观其他展馆吧?哪些志愿者已经做好了准备?志愿者:大家好,欢迎来到美洲馆的印第安部落。如果来到印第安部落,有的部落会给客人献上用花草变成的花环带到头上。志愿者:欧洲人登上美洲时,发现印第安人全身是红色的,认为他们是红种人。其实,印第安人原来是生活在美洲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是黄种人。听说他们和我们是一个祖先,是在冰河时期通过冰面到达美洲的。志愿者:后来,才发现,那是他们涂抹的油彩,是为了吓唬猛兽和敌人的。师:涂抹的油彩是为了吓唬猛兽和敌人的。听了你的介绍,我想到一个词:适者生存。人类为了生存,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志愿者: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印第安人,会在树上建起树屋,在河边的印第安人会用芦苇做房子。(图片)师:看来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呀。志愿者:他们的服装有融于大自然的气息特点。印第安人佩戴的饰品崇尚原始风格,原料主要是高山大海赐予他们的贝壳和宝石。最早,印第安人佩戴饰物是为了祛邪或表示地位的区别,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的装点和对美的爱好。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还经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拥有鸟羽象征着勇敢、美貌与财富。根据颜色及佩戴方式,鸟羽也象征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情感状态。师:是的,这成为非常明显的印第安特色。志愿者: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也都信仰图腾。他们的宗教是对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起源于太阳。国王是太阳的化身,死后还会复活。从事农业的印第安人特别崇拜土地,视土地为万物生存的根本。生问:图腾是什么?师: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或保护神。看来,各个民族地区的图腾都不一样。咱们的祖先曾经也有自己信奉的图腾,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龙。我们也自称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同学们,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中国人,我们有了自己的图腾,就有了对世界万物的敬畏和珍爱,因此也就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感谢美洲场馆小小志愿者的服务。老师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作以补充。边看,边评价。填写收获卡。(五)阿拉伯场馆志愿者上台。
志愿者两人表演:“色俩目尔来伊库姆”,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两人握手。(回答:“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志愿者解释: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师:感谢你们的表演,让我们了解到原来阿拉伯人有这么多的见面礼仪,原来他们的礼仪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那你们还知不知道,泰国,他们的见面礼仪是怎样的?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呢?你们知道的真多,继续介绍吧。志愿者:“阿拉伯国家”不是指单纯的一个独立国家,而是由23个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组成国家,因为使用同一种语言:阿拉伯语,并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所以统称为阿拉伯国家。(大家看,这就是阿拉伯国家分布的主要地区)志愿者: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师:哦,你找到的是阿拉伯服饰的图片。(举图片)快,给大家介绍介绍!志愿者: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长袍,因为这种服饰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白袍素净、圣洁,暗示万事随心、吉祥如意,所以逢年过节、喜事临门时他们都穿着。这种服饰也和当地气候干燥、常年高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志愿者:但是,女人穿的是黑色长袍,很多国家女人还会带上面纱,只漏出眼睛。志愿者:阿拉伯音乐起始于阿拉伯沙漠地带的原始音乐,最早的音乐和歌舞韵律节奏是按照骆驼行进时的节奏进行的,它带有阿拉伯游牧民族对无垠的沙漠、广阔的蓝天的一种简朴的赞美情怀。
师小结:哦,原来阿拉伯舞蹈是这种特点。非洲舞蹈热情奔放,印第安舞蹈带着原始泥土芳香,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是与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但是不管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师小结:志愿者的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呀。我们不仅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知道人的生活方式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六)其他场馆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个小组的小志愿者的介绍,让我们对阿拉伯、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对哪些地区的文化有兴趣,有了解?现在在小组里尽情的交流吧!(板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分享,随机请三位同学带资料上台。师:同学们,刚才我发现这三位同学搜集的资料很有特色,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好吗?实物展示、舞蹈展示:生:这是俄罗斯的套娃,他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壮实的身体和人丁兴旺的后代。......
师:想不到一个套娃还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含义,你的介绍又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谢谢你!请你说吧!生:这是我收集的一件衣服。师:好漂亮。大家猜猜它是哪个民族的服饰?生:满族。师:哪位同学会跳满族舞蹈?来点掌声吧。生:这位同学拿的是我们国家苗族的服装,能给大家也来一段吗?生:老师,我在舞蹈班学习舞蹈,我会拉丁舞。
师:能说说你对拉丁舞的了解吗?生:拉丁舞的每一个舞种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美洲地区,拉丁舞融合了欧洲、非洲、美洲这三个洲的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这些舞蹈传播到世界各地。
师:从同学们对舞蹈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有各的特色(丰富多彩),但是随着文化的交融,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图片展示:生:这是我搜集的各国空姐照片,从他们的服装上可以看出,虽然有了一部分共同点,但是,还是有各国各民族的特色的。
师:很特别,具体说一说。其他同学还有吗?生:我知道欧洲绝大多数人都属于白种人,而且他们都信奉基督教。师:前面说阿拉伯人信奉——,现在我们又知道欧洲人信奉——。
师:看来地区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中国场馆参观了这么多的地区,咱们的中国场馆可不能错过。(放课件)含有中国文化元素,中国馆名为“华夏之光”,以中国传统灯笼为设计理念,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并且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文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的古代文明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很大。现代文明也走向世界。)(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师:下面的图片会让我们感受更多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接受中国文化。)(感受到非常自豪,应该把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文走向世界?(孔子学院、中国高铁等)
(八)总结提升:一次模拟参观,小小志愿者们有什么感想?(想去做真正的志愿者)游客们的感受呢?(世界各地文化各不相同,但是都非常的精彩)祝愿咱们的心愿都能实现。通过本次的世博会之行,老师收获满满的。这是我的收获(课件)同桌交流收获吧。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参与世博会小小志愿者活动,了解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文化是不同的,正因为不同,更显其丰富多彩。虽然,我们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却共同生活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园里(板画:圆),圆,代表交融,代表完满,我们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让世界明天更加美好!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