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20分)
1.(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学习任务。
(1)解释字义探“诚”。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交流,请你补充完整。
“讠”是一个部首,叫“言字旁”。《汉字部件解析》这本书里说,由“言字旁”组成的字   有关。比如“讲”“讨”“论”“议”等。“诚”当然也是啦。
有道理。我从课文中找到了“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两句话,知道两个“诚”字的意思依次是:②   、③   。第一个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保留较多,比如“诚恳”“诚意”“诚邀”等。
嗯嗯。但是知道意思还不够,我们还得深入思考“诚”的内涵。“诚”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呢!
(2)走近先哲思“诚”。
古代先哲在思考“诚”的内涵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某同学搜集到下面语句,请各用一个字或词揭示每组语句中“诚”的内涵。
A组:“诚,信也。”
(《说文解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B组:“真者,精诚之至也。”
(《庄子》)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之道也。”
(《朱子语类》)
C组:“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诸葛亮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D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中庸》)
(3)联读经典话“诚”。
①请你从下面古诗文中任选三首(篇),写出其中可以用来印证“诚”的内涵的连续的两句。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过零丁洋》
D.《己亥杂诗》(其五)
E.《大道之行也》
F.《岳阳楼记》
②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也不乏“诚”的人物。请你从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人物群像),或某部名著的作者,结合你对他(她、他们),阐述你对“诚”的理解。(不超过150字)
(4)总结学习写“诚”。
把握了“诚”的内涵,勤而行之,矢志不渝,“驷马难追”是诚;“精卫填海”是诚;刘备“A ”是诚,诸葛亮“鞠躬尽瘁”是诚;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诚,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诚;朱自清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是诚 是诚,中国航天英雄把目光投向辽远的太空是诚。
从“诚”出发,了解古代中国,热爱现代中国
“诚”者永gùC 。
①根据学过的文言文,在空缺A处填入合适的成语。
②联系你对人物的认识,在空缺B处补写合适的文字。
③综合以上学习成果,为空缺C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故
b.顾
c.固
二、(16分)
2.(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媲美①
林青
一朵雪花的体态是轻盈的,宛如六枚小银针,千针万线,给S大学校园绣出了合身的水晶外套。但是,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文史楼北墙畔一株年轻的龙柏,由于一夜风摧雪压,已经倾侧成30°斜角了。
远处走来几个身背照相机的年轻人。其中那位穿黑呢大衣的姑娘真美,一双亮晶晶杏核儿大眼,似湖?似星?谁也说不清,只惹得路人不时朝她张望。这群市大学生摄影协会会员准备捕捉大自然恩赐的美妙镜头,心情舒畅地说笑着,渐渐地走近这棵倾斜的龙柏。
“在文史楼前拍张雪景吧!”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提议。
“不,这棵龙柏被风雪压斜了,缺乏自然美。”姑娘那双纤手朝不远处一指,“喏,到生物系的小植物园去,那儿不仅有龙柏,还有雪松、扁柏呢。”
她的声波在清冽的空间扩散,像清甜的冰糖渐渐融化。年轻人留下了一串无邪的笑声。
又一个竹骨梅肌的青年出现在文史楼前,衣服右下摆隐约可见斑驳的油画颜料污迹。他在欣赏雪景之余,猛然发现倾斜的龙柏,不满地轻声嘀咕:“搞环境保护的同志真马虎,昨晚下那么大的雪,竟没来校园巡视,他们对美的统一性的被破坏负有间接的责任!”这位美术爱好者凝视片刻,灵感的火花映亮心窗,他立刻打开速写本,捏着炭精棒,勾勒这棵龙柏的体态轮廓,准备回宿舍精心画一幅漫画,连画名也想好了,就叫做:《一株龙柏的控诉》。他离去时遗憾地摇头叹息,眼波里颤动着一丝失望的情绪。
微弱的阳光下,急匆匆地走来一个肩挎旧书包的青年工人,他是来旁听中文系选修课的。突然,一阵风吹拂龙柏树,扬起无数雪沫,洒在他头上、身上。青年工人仰脸看看那株龙柏,脚步放慢了,他一看手表,立刻加快步伐走去。
一会,他带来一把铁锹、一截旧毛竹、橡皮带,手脚麻利地不停地劳作,那株倾斜的龙柏终于挺直了脊梁,牢牢地屹立在校园。
上课铃声响了。他疾步如飞地向教室奔去!
静谧。点点不同的浅蓝色脚印留在雪地里,组合成一行行无人辨识的文字,蕴藏着精致微妙的内涵。那株龙柏静静注视着面前的雪地,仿佛苦心思索关于美的神秘的定义。
(选自《散文佳作108篇》)【注释】①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1)阅读要关注文章开头。在第一段中,同学们发现下面文字富有意味,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项做批注。
A.“宛如六枚小银针”
B.“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
(2)阅读要关注文中特别之处。某同学找到了“特别之处”,但又说不清楚,于是提出了下面疑惑。请你选择一项,给他解惑。
A.文中写那位姑娘时,极写她“真美”,有什么用意?
B.文中写爱好美术的青年出场时,为什么要用“竹骨梅肌”这个词?
C.文中写那株倾斜的龙柏终于挺直了“脊梁”。“脊梁”是不是还有所指?
(3)阅读要关注文章题目。在翻译成英文时,译者把题目“媲美”翻译成“Beauty”(意思是“美”)。你认为哪个题目更符合作者的感情倾向?结合文意回答。
(4)阅读要关注文章结尾。请你结合全文,阐述你对“美的神秘的定义”的理解。
三、(14分)
3.(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
◎材料二
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其中32个陆域优先区域总面积276.3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8%,对于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颁布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
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40多个国家成为合作伙伴
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80多个国家受益。
(来源:《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材料三
2020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表示,由于过度捕捞等破坏性做法和气候变化,世界上60%以上的珊瑚礁濒临灭绝。过度消费、人口增长和集约农业,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有100万物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显示,1970年到2016年期间,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1970年到2018年,这一数据变成69%。
(来源:国际新闻网、腾讯网) ◎材料四
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率正迅急加速,目前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114倍。
研究者通过化石分析,对比了地球历史上脊椎动物灭绝速率。结果发现,自从1900年起,地球上脊椎动物灭绝数量已经超过400种;而在正常情况下,400种动物灭绝通常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率已经超过正常地质时间段水平的100倍以上,达到以往大灭绝时期的水平。
(来源:凤凰网) ◎材料五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
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都会使某些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生存的条件急剧恶化。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材料六
据《湖州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湖州湿地保护率保持53%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8%以上;布设70个以上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监测固定样地,总面积不低于17平方公里。
2023年5月16日,湖州携手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共组“CP”,成立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寻新路。
(来源:人民网精选资讯、南太湖号)
(1)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为材料一中“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目标选择一幅配图,并简述理由。
(2)学校保护“生物多样性”志愿者团队决定制作一个视频,以警示世人。为此,你认为可以突出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给他们提出两点建议。
(3)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A社区在宣传橱窗张贴了上面材料,B社区展示了下面诗歌。你认为哪个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为什么?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节选自《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4)同学们想根据上面材料写一篇说明性文章。为了更好地利用材料,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材料利用建议。请你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①说明顺序要符合认知规律。“材料二”最好放在“   ”和    ”这两则材料之间。
②材料内容要了解清楚。比如对“材料六”提到的湖州市“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昆蒙框架”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做调查、   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
四、(6分)
4.(6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学习任务。
浣溪沙
〔宋〕张元幹①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②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张元幹(gān):字仲宗,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1)化用前人诗句,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同学由“山绕平湖波撼城”,联想到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前四句诗。请你写出这四句中连续的两句。
(2)为提升亚运热度,同时向国内外友人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州市正制作“湖州宋韵文化日历”。日历上选用了这首词(如下图),情衬景,相得益彰”。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五、(10分)
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韩魏公在相为“昼锦堂”①,欧公记之“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公得之爱赏。后数日,欧复遣介②,别③以本至,曰:“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再三玩之,无异前者,但于“仕宦”“富贵”后各添一“而”字,文义尤畅。先子云:“前辈为文,不易如此。”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相:相州。欧阳修曾为他写《相州昼锦堂记》,首句就是“仕宦而至将相
◎材料二
欧公晚年,尝自窜①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选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
【注释】①窜:改动。
(1)给材料一中“韩再三玩之”中的“玩”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玩弄,戏弄
B.观赏,欣赏
C.琢磨,研究
(2)某同学正想写一篇以“好文章是怎么来的”为论题的议论性文章。你认为他可以从上面材料提炼出什么观点?为什么?
(3)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推断上面材料中欧阳修“别以本至”“用思甚苦”的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唯有文章烂①日星,气凌②山岳常峥嵘。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后世名。
(选自欧阳修《感二子》)
【注释】①烂:灿烂,有光芒。②凌:乘,凌驾。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②。
(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注释】①“修之于身”三句: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事功,进而体现在文章中。②“是三者”句:指“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
六、(50分)
6.(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眼睛,看得见大千世界,也透露着心境万象。你的眼睛在看世界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1)①示例:说话
②诚心
③确实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
A组:信
B组:真
C组:忠
D组:善
(3)①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E.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F.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虽然有些粗俗、迷信、善良,关爱孩子,她却为孩子买来《山海经》。
(4)①三顾茅庐
②示例:敬岗爱业、无私奉献
③c
2.(1)A:示例一:一个比喻,雪花的体态尽在其中。
示例二:小银针,和下文“绣”字呼应。
B:示例一:“正如……一样”这一句式将现实与童话类比。
示例二:“缺陷”仅仅因为龙柏“倾侧”?会不会有言外之意?
(2)A:示例:从描写看,姑娘确实“真美”,从审美角度、值得捕捉的“自然恩赐的美妙镜头”,有一群人在一起,而选择了去别的地方摄影。极写她“真美”。
B:示例:“竹”和“梅“,常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文中的“青年”认为扶正龙柏是“搞环境保护的同志”的工作,算不上高洁。作者用这个词,与青年的表现形成反差。
C:示例:有所指。表面上看,挺直了脊梁,还指青年工人以及像他一样关心社会,是社会的脊梁。
(3)媲美。英文题目“美”。“媲美”一词;比美”的意思,就有微妙的差别,差别就更明显,对龙柏的倾侧更毫无顾念之心,但把扶正的责任归结于搞环境保护的同志,去听课的路上时间也紧张,帮助龙柏挺直了“脊梁”,已在字里行间暗示出自己的感情倾向。
(4)第一层:思维脱离作者的感情倾向,但能写出文本中的“美”。
示例一:美是指外貌美、声音美。
第二层:思维脱离作者的感情倾向,但对“美”有一定的认识。
示例二:美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美的权利。
第三层:思维能基于作者的感情倾向,初步理解“美“的内涵。
示例三:心灵美才美。“青年工人”绑好龙柏的行为。
示例四;作者想通过“青年工人”的行为告诉读者。
第四层:思维能基于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美”的内涵。
示例五:美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甚至外表也可以因为心灵美而美,心灵美集中表现为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到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意义。“青年工人”只挎旧书包,没说一句话,诠释了“美”的神秘的“定义”。
示例六:“美”可以各有不同,但是心灵美更加重要,含蓄地表明了对“青年工人”的肯定,“美”无关身份;有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作者用三个年轻人来做“主角”,能创造“美”的人生和社会。
第五层:思维能基于作者的感情倾向,全面,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示例七:美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甚至外表也可以因为心灵美面美,心灵美集中表现为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到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意义。“青年工人”只挎旧书包,没说一句话,但是他用行动展示了行为之美。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暗示了三人“媲美”的微妙差别、无关外表,才是社会的脊梁,他们走出了不同的“脚印”,走好自己的路、“美”的社会。
3.(1)选A。仔细读三幅图,A图中生物种类繁多,符合“生物多样性”,两手捧着地球,寓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主题契合。
(2)示例:①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②通过一些生动的画面或感人的故事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3)B社区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诗歌的表达方式也更为简洁和优美,更容易吸引和打动人心。
(4)①材料五 材料六 ②政府报告或公开文件
4.(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
(2)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继而平静如镜。下片写夜景变化,荷翻时露流如萤,使词人流连至天明,它的重心在于写景。因此,但词人思想与情感却暗藏于全诗。
译文: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有摇动城墙之势,浸染着山的青翠,湖光荡漾。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静静地待到天明。
5.(1)C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3)注重文学对后代的教育和影响。
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