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2.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海洋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96.5%,海洋中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洋中约含80多种化学元素,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据统计,当今世界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且分布不均匀。二、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如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如果全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107 t污水经过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达到农灌和废水排放标准或绿化和景观用水标准考法:水资源现状,爱护水资源详见以上讲解。(2023秋·四川成都·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1.2022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利用风能发电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2.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 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C.选用节水龙头 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3.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河流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地下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4.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市某校兴趣小组于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了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2)襄阳市区的自来水取自汉江,自来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用水”理念的是 (填序号)。A.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C.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强化训练(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5.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据测定,海洋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 B.氢 C.氯 D.钠(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6.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B.随意丢弃用过的口罩C.燃放烟花爆竹 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7.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C.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8.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一般在80%以上B.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35%C.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D.地球表面约71%被海水覆盖(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9.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关闭重污染工厂 B. 市政府沿江畔修建公园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D. 制药车间水直接排放到田地(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0.“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节约用水 B.种植树木C.节约用电 D.直接排污(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1.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悖的是A.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B.加大外来物种的引进C.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D.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2.2021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生活上,逐步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B.园林上,提倡将灌溉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C.农业上,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工业上,可以将工业废水注入河流(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3.有关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94%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不足1%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D.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之一14.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 D.③④(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15.水的天然循环意义重大,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B.地表水和高空云朵中的水分子不同C.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D.水的天然循环所需能量主要由太阳提供(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中)16.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A.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2022秋·山西临汾·九年级校联考期中)1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黄河禁止河道采砂 B.黄河主河槽禁止种植C.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D.黄河边发展化工企业(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8.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滇池 B.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19.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C. D.(2023·湖南长沙·九年级统考专题练习)20.2023 年4月5日我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开湖,预计4月中旬湖冰将完全融化。下列举措有利于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是A.禁止向湖中乱扔垃圾B.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内C.大量捕捞湖内的鱼类D.在青海湖周边大力发展旅游业(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21.2023年4月,山西省审议通过了《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守护“华北水塔”。以下措施对守护“华北水塔”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是A.围湖造田 B.涵养水源 C.挖掘资源 D.发展旅游(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22.中国致力于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减少城市黑臭水体 B.就地焚烧庄稼秸秆C.深挖多采地下水源 D.保护传承传统工艺(2023秋·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23.化学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作用。(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下表为空气质量分级标准:污染指数 50以下 50~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质量级别 I Ⅱ Ⅲ(1) Ⅲ(2) IV(1) IV(2) V①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 (填“好”或“差”)。②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填字母序号)。A.PM2.5B.氮气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①为防止三峡库区的水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序号)A.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 B.防止船舶污染C.整治相关河流污染 D.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②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生活中节水的办法 (写一条即可)。(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24.衡阳市正在“创文巩卫”,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1)倡导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和处理,下列物质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填序号)。A.易拉罐 B.矿泉水瓶 C.腐败的食物 D.包装纸(2)漫步湘江河畔,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请提出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建议 。(3)走进衡州大道,两边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课堂小结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A、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B、利用风能发电能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正确;C、减少使用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正确;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不能保护环境,错误。故选D。2.D【详解】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C、选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有利于节水;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浪费水资源,故选项做法不利于节水。故选D。3.D【详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故选D。4.(1)H2O(2)混合物(3)C【详解】(1)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2)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3)A、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符合“节约用水”理念,不符合题意;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可以节约用水,符合“节约用水”理念,不符合题意;C、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节约用水”理念,符合题意。故选C。5.A【详解】海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由多到少依次为氧、氢、氯、钠、镁、硫、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是氧,故选A。6.A【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能减少重金属的污染,保护环境,做法值得提倡,符合题意;B、随意丢弃用过的口罩,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空气,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A、地球上水虽然很少,但合理使用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缺水,且水的蒸发与温室效应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很少,且水蒸气变化与土地沙漠化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是将来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C【详解】A、成年人体内含水量一般在60%~70%,故A说法错误;B、地球上淡水资源较少,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冰山、冰川及冻土层,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故B说法错误;C、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97%,故C说法正确;D、地球上的水分布较广,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96.5%的水存在于海洋中,故D说法错误;故选:C。9.D【详解】A、关闭重污染工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B、市政府沿江畔修建公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防止水体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D、制药车间水直接排放到田地,会造成水、土壤等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故选D。10.D【详解】A、节约用水,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种植树木,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C、节约用电,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直接排污,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故选D。11.B【详解】A.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正确;B.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C.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水的污染,正确;D.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减少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正确;故选:B。12.D【详解】A、生活上,逐步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B、园林浇灌采用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C、农业上,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D、工业上,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在排放,不可以将工业废水直接注入河流,不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故选D。13.A【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94%,故A错误;B、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故B正确;C、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排行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C正确;D、爱护水资源的途径有: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故D正确。故选A。14.A【详解】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可除去杂质,实现水的自身净化,正确;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③太阳可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正确;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正确。故选A。15.B【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地表水和高空云朵中的水分子是相同的,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蒸发需要能量,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详解】A、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做法不利于减少水体污染;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做法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做法不利于减少水体污染;答案:C。17.D【详解】A、黄河挖沙会造成水土流失,则黄河禁止河道采砂,故选项说法正确;B、黄河主河槽种植农作物会影响抗洪,则黄河主河槽禁止种植,故选项说法正确;C、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可防止污染水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D、黄河边发展化工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8.A【详解】A、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较多的含氮磷元素的物质,也会含有污染水体的物质,直接排入滇池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题意;B、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可清楚污染水体的物质,再排放可以避免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减少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题意;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避免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A。19.B【详解】A、图示为可回收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节约用水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C、图示为中国环境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0.A【详解】A.禁止向湖中乱扔垃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利用青海湖生态保护;B.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内,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利用青海湖生态保护;C.大量捕捞湖内的鱼类会破坏水里的生态环境,不利用青海湖生态保护;D.在青海湖周边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不利用青海湖生态保护。故选:A。21.B【详解】A、围湖造田,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故A错误;B、涵养水源可以控制土壤沙化、降低水土流失,故B正确;C、挖掘资源不利于守护“华北水塔”,故C错误;D、发展旅游不利于守护“华北水塔”,故D错误。故选B。22.A【详解】A、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可以保护水资源,避免其被污染,符合题意;B、就地焚烧庄稼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深挖多采地下水源可能造成地层塌陷、土壤荒漠化,不符合题意;D、保护传承传统工艺与环境保护无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帮助,不符合题意;故选A。23.(1) 差 B(2) ABCD 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详解】(1)①由表可知,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②A、PM2.5能导致雾霾等,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B、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2)①A、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防止船舶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C、整治相关河流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D、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故选ABCD;②生活中节约用水,可通过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24.(1)ABD(2)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3)分子在不断运动【详解】(1)A、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B、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C、腐败的实物属于不可回收垃圾;D、包装纸属于可回收垃圾;答案:ABD;(2)漫步湘江河畔,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保护母亲河的建议: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3)走进衡州大道,两边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花香。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