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2022年3月29日,我国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一、二级芯均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在该反应中做助燃剂
B.煤油燃烧不产生温室气体
C.煤油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D.石油炼制可以制得煤油
3.现代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积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热量后给水加热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6.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2023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
7.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蜡烛燃烧 B.铁条与稀盐酸反应
C.农家肥料的腐熟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8.下面是碳或碳的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
A.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D.当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碳
9.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铁生锈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汽油燃烧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支管①②中的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生石灰和水 B.镁粉和稀硫酸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大理石和稀盐酸
1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②碳酸钠和稀盐酸 ③生石灰和水 ④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3·河南濮阳·统考二模)
12.实验室用锌和一定体积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制取氢气 D.收集氢气
(2023·河南鹤壁·统考一模)
13.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3367辆,同比增长112.8%。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
C.化学反应不能实现能量转换 D.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
1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不是利用环保的新能源发电的是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潮汐发电
(2023·河南安阳·统考二模)
15.2022年6月,我国9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氢能 B.风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16.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A.HCl和CO B.HCl和H2 C.CH4和CO2 D.CO2和CO
17.为了天蓝水清地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 B.地铁施工现场不断喷水降尘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用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
(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
18.下列物质属于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石油
(2023·河南鹤壁·统考二模)
19.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让世界各国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潜在风险。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核能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2023·河南商丘·校考模拟预测)
20.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制冷 B.石油分馏 C.海水晒盐 D.煤的干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 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2023·河南郑州·校考模拟预测)
22.初中实验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I.定性实验 

(1)图1中①仪器名称 ,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中小明发现反应过了半个小时依然没有停止。为了实验安全并节约药品,需要及时终止反应,此时应选择的最佳装置为 。
Ⅱ.定量实验

(3)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2,在①至③中可选的装置是 ,②中气球的作用 。
(4)图4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冷却室温后,量筒中液面理论上约降低到 mL刻度线处。(提示:量筒的起始值是50mL)
(5)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故A正确;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故C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故可用作反应中的助燃剂,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煤油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煤油燃烧产生温室气体,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煤油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油炼制可以得到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发射航天飞机,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航天飞机的动能;故选项正确。
B、水车积水灌溉,水的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电熨斗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水电站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是吸热,有的是放热,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故C正确;
D.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例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不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D、利用蜡烛照明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燃烧会放出热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属与酸的反应放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会吸收热量,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根据题意三个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燃烧放热,故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选项正确;
B、根据题意三个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C、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都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三个反应反应类型不同,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关系式;;;可知,当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碳,选项正确;
答案为:C。
9.C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B、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错误;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属于吸热反应,正确;
D、汽油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又恢复原状,所以气球缩小恢复至原状,故符合题意;
B、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合题意;
D、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始终处于膨胀状态,故不合题意。
故选A。
11.A
【分析】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装置内的压强一定变大。
【详解】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双氧水分解能产生氧气,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大;
②碳酸钠和稀盐酸混合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大;
③生石灰和水混合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大;
④硝酸铵和水混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小;
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大,气球变大的是:①②③;
故选:A。
12.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A操作正确;
B、锌粒是金属颗粒,加入试管时,先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来,使锌粒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避免打破试管,故B操作错误;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氢气逸出,故C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故A正确;
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涉及氢气的制取、运输、储存等问题,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转换,故C错误;
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故D正确。
故选C。
14.A
【分析】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氢燃料等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
【详解】A、火力发电需要煤做燃料,煤是传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利用的能源是风能,风能是环保的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发电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是环保的新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潮汐发电利用的能源是潮汐能,潮汐能是环保的新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太阳能均是可再生能源,故选C。
16.B
【详解】将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无二氧化碳;气体总体积减小,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易溶解于水的气体或能与石灰水反应且无现象的气体;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则混合气体中有含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符合题意,B正确;
故选B。
17.A
【详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选项错误;
B、在地铁施工现场会空气中会有较多尘埃,可以通过不断喷水来降尘,选项正确;
C、生活污水应该集中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环保能源,用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做法值得提倡,选项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A、煤中含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故A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热值高,故B正确;
C、天然气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故C错误;
D、石油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9.A
【详解】A、核能不属于化石能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B、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能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煤属于化石能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D
【详解】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分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过程,只是将原来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煤经过干馏可以得到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有其他物质生成,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1.D
【详解】A、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风能等,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选项错误;
C、燃料不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氢气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
D、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选项正确。
故选D。
22.(1) 分液漏斗
(2)
C
(3) ② 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瓶塞冲出
(4)24
(5)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40g×15%=6g
设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 H2SO4 的质量为x
x=7.35g
答: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 H2SO4 的质量为7.35g。
【详解】(1)由图可知,①仪器为分液漏斗;
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液体流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药品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使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内,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分离,反应停止,故C装置的优点就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为了实验安全并节约药品,需要及时终止反应,此时应选择的最佳装置为C,故填:、C;
(3)①中氯化钠和硫酸铜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③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敞口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于该实验放热且产生大量白烟,会导致瓶内压强变大,所以气球的作用就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由于瓶内压强变大而使瓶塞冲出,故填:②、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瓶塞冲出;
(4)红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消耗的氧气体积为,所以量筒中液面理论上约降到50mL-26mL=24mL刻度线处,故填:24;
(5)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