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复习回顾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确定性
一致性
明确性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不能 游移不定
不可 自相矛盾
不可 骑墙居中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德国数学家高斯,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他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
出乎意料,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
老师一看答案,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
你遇到问题时能不能想出奇妙的解决方法?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知识目标
1.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
2.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
素养目标
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自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自主预习(P14-15)
1.科学思维的含义。
2.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
3.科学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含义
(1)两个基本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反映认识对象
形式正确
遵循逻辑规律规则
(2)含义
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基本条件: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
①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1)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从认识的层次看,认识的过程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从思维规则的层次看,合乎逻辑是正确思维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从认识结果的层次看,正确的思维应该能够指导实践,并且能够实现认识的预期目的,因此,科学思维应该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反映认识对象
形式正确
遵循逻辑规律规则
(3)不科学思维
不科学的思维
主观臆想的
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认识对象
不合逻辑的
未遵循逻辑规律规则
片面僵化的
不能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预期目的
(4)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非并列)
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法,二者等同吗?
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前者包括后者)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
相互替代。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辩证思维
战略思维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历史思维
⑴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臆造的,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
⑵新发展理念是运用整体的和动态的辩证思维方式,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等看待我国社会发展问题而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
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性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实践中
(5)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
练一练:下列属于科学思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辩证唯物主义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能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思维  
⑥符合主体需要的思维 
⑦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⑧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的思维




科学思维的特征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⑴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号召人们:“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例】气象预报;发射火星探测车、神舟飞船等
【例】: 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思维的预言被证实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比如,1759年3月13日,一颗明亮的彗星拖着扫帚般的尾巴出现在星空。而早在几十年前,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就曾预言这颗彗星将会在此时出现。
  例: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3)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①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4)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的关系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练一练: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哪些科学思维特征?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变革。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紧扣时代命题,所形成的的科学理论。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践表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客观性
预见性
可检验性
知识梳理
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P14)(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含义(P14)
(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不科学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3、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P14)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4、★科学思维的特征(P15)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易混易错
1.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解析】错误;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故原观点错误。2.正确思想来自于科学思维。(×)【解析】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3.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解析】错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4.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解析】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5.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解析】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6.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解析】正确的思维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并立足于实践才能达到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预见性
可检验性
与其他思维的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科学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下列属于科学思维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辩证唯物主义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3.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立足于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映了并不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肯定共同又肯定区别,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
①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4.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两国的研究团队合作,实现了迄今最灵敏的测量光偶极势的方法。他们从实际出发,通过氦原子的精确计算和精密测量,研究人员在三百万分之一水平上验证了量子电动力学这一基本物理理论。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思维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5.马克思基于社会现实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深刻揭露资本家对大众犯下的血腥暴行,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这主要体现了科学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④科学思维的过程具有直接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6.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后他们写出来的,也只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准性
C.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
D.科学思维具有普适性
A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逻辑结构图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
走进思维世界
把握逻辑要义
领会科学思维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形态
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本要求
科学思维含义
科学思维特征
科学思维意义
广义上思维
狭义上思维
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广义上逻辑学
狭义上逻辑学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肯定性规定
否定性规定
客观性预见性可测性
素养意义
政治意义
逻辑与思维关系
逻辑与科学思维关系
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