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意义,定义方法,密度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熟记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公式的意义,会对公式进行变形,能应用公式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2、密度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观察下列三个体积相同木块,铝块,铁块的物体,用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也相同吗?2、问题2 :当木块,铝块,铁块它们质量相同,体积呢?3、那么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怎样的关系呢?探究活动一: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用天平称出下列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不同物质,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探究活动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分析和论证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三、合作探究认识密度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属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等于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符号是ρ,读柔。密度的特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注意,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气体除外。二.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ρ 质量-m 体积-V三.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kg/m3)常见的单位:克/厘米3 (g/cm3)单位转换:(1)7.9×103㎏/m3= g/cm3(2)2.7 g/cm3 = ㎏/m3四、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