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5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5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第一
部分
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品读下列诗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 辛弃疾《南乡子》
4.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所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之后,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唐 禅宗青原行思
阅读与思考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太阳落去月亮就开起,月亮落去太阳就升起,太阳月亮互相推移产生光明。寒冬过去了暑期到来,暑期过去了寒冬到来,寒冬和署期相互推移而确定一年。这段文字描述了自然界常见的日月交替、寒署变换的客观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物质运动的哲学反思,说明了大自然是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永恒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一、规律是客观的
1. 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思考: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否是生活中所讲的运动?
机械运动(如位移)
化学运动(如酸碱中和)
生物运动(如新陈代谢)
社会运动(如革命)
思维运动(如思考)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运动概念
(具体、特殊、个性)
(抽象、一般、共性)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 运动的形式
从空间上讲
从时间上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一、规律是客观的
试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分析:楚人犯了什么错?
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静止观的错误
一、规律是客观的
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有什么后果?
形而上学静止观
易错易混: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
火山爆发
超新星爆发
一、规律是客观的
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知识拓展
相对静止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送瘟神》
3、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阅读与思考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走向了唯心主义。
不能,物质运动的原因是物质自身,而不是其他外在的因素。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主观唯心主义
一、规律是客观的
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思考:离开物质谈运动会有什么后果?
唯心主义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等
生物运动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
生产方式
思维运动
人脑
承担者
物质载体
具体的
运动形式
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种,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们各自的“空位”。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有118种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
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
阅读与思考
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
阅读与思考
人类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之上,通过试验和分类的方法看到了化合价周期性的波动,继而归纳总结出了元素周期律,由此发现了新的元素,甚至基于这一规律造出了新的元素。这表明,人类不仅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还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一、规律是客观的
4.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守株待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一、规律是客观的
4.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主观的(喜鹊报喜)
现象的(苹果落地)
偶然的(守株待兔)
易变的(股票价格)
不是
不是
不是
不是
一、规律是客观的
4.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客观性
【判断】
发明、创造、消灭、改变规律( )
发现、尊重、认识、利用规律( )
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
如人工降雨
一、规律是客观的
4.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理总结1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求我们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诗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哲学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C.尊重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D.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A
【解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诗句的意思是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体现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三项不涉及,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随堂练习
2.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发生地震,一时间,谣言四起:蛤蟆大规模迁移必定要发生大地震的,有说地震是因为太阳黑子11年轮回一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是地壳的正常运动,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壳都会有一些变动,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专家的观点告诉我们( )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专家的观点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③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物质离不开运动,没有涉及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④排除。
随堂练习
3. 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解析】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②③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不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④错误。
随堂练习
4. 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刻度。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猎豹在草原上飞奔28米,蜂鸟振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顶峰58.3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时间创造无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辛勤耕耘。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在昂扬奋发的进取中,确定意义、体现价值,进而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人们在奋斗中“定义”时间,说明时间是( )
①测量事物运动的客观尺度 ②事物运动的主观联想
③客观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时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制的,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客观尺度,①④正确。时间是客观的,不是事物运动的主观联想,②错误。运动是客观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与题意不符。
随堂练习
5. 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让同学们“跑起来”增强体质、锤炼意志!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新的中考、高考改革的推进,一些学校无法保障体育课程开设和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逐步减少。由此可见( )
A.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体育运动
C.学校育人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D.课程改革既要认识规律,也要适时改变规律
C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故A错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故B错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新的中考、高考改革的推进,一些学校无法保障体育课程开设和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逐步减少。说明了学校育人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故C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但不能改变规律,故D错误。
随堂练习
上述材料中观点主要违背了规律的什么特性?它要求我们该怎样做事情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在生物领域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于是,有人说规律是可以创造的。20世纪末,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遇到空前的挫折。对此,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
①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②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第二
部分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你知道图片的建筑物吗?
意识的能动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成都为何新建天府机场?
天府机场为何选址简阳芦葭?
“十年磨一剑、神鸟展翅飞翔”,结合天府机场的设计说说其有何特点?
结合以上问题,思考意识具有哪些特点。
成都为何新建天府机场?
天府机场为何选址简阳芦葭?
天府机场的设计有何特点?
结合以上问题,思考意识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
能动创造性
疏解双流机场客运压力,发展航空经济
减少空域冲突;远离龙泉山、安全可靠
与“太阳神鸟”相结合,体现了本地特色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 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目的(侧重于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能动创造性 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的外在属性,又可以抽象出本质、把握规律;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可以能动地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蓝图。
阅读与思考
(P23)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P23)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再去建筑。
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能动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
思考:天府机场、龙泉山隧道从“蓝图”变现实,还体现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什么内容?
说明了意识除了能动地认识世界,还可以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卫星带您看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历程
龙泉山隧道
天府机场修建过程中,夷平了370余座山丘;为打通通往天府机场的交通,2019年底龙泉山1号、2号隧道“双向四洞十车道全线贯通”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 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这种能动性, 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
——毛泽东
注意: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如:建筑蓝图需要通过工人劳动才能成为建筑物。
思考:能否说“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阅读与思考
◆《孟子》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以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
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
阅读与思考
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所以,人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总结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总结3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前一目内容】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原理总结4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前一框内容】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物质决定
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本质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方法论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
【原理】
原理总结4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方法论】
iite
第三
部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阅读与思考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考察十八洞村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人均耕地0.83亩,种什么?在哪儿种?经过充分调研,村里的群众把目光投向当地特产猕猴桃,大力发展猕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又发展了黄牛养殖 、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理由。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粗放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
阅读与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理由。
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因为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才能把事情办成功。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书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指 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
相关链接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阅读与思考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提出构想,到正式通车,中国人期盼了35年。当年,外国专家认为这一工程难度太大,无法想象,也做不到。为了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 任务,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岛隧建设中的 一系列难题,完成了这一“超级工程”,创造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多个世界第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人们应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在伶仃洋主航道吊装下沉对接完成
阅读与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人们应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课程总结
运动的规律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动是有规律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动的含义
运动的形式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能动认识世界
能动改造世界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西藏普兰服饰中最精美、最独特的是妇女的“孔雀”服饰。它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河源头似孔雀,它是美丽和吉样的象征,为了使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留存这块上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而流俗至今。这表明( )
①人们意识活动可以不依赖物质
②源于生活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①排除。源于生活的意识可能正确可能错误,而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错误。
随堂练习
2. 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礼记·礼运》描绘了“小康”理想社会状态,反映了中国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梦想实现小康。这表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的“小康”思想反映了中国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①③正确。《礼记·礼运》描绘了“小康”理想社会状态,没有涉及能动地改造世界。②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
随堂练习
3.2023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高效生物合成人造淀粉和单细胞蛋白的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人造淀粉的生产成本,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突破必然的联系的制约才能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解析】意识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有①错误。这一成果突破了生化反应进化瓶颈,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这说明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②正确切题。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③正确切题。突破必然性的联系实际是违背客观规律,④说法错误。
随堂练习
4. 2022年11月29日23,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这表明
①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能够把计划变成现实
②意识能够把握事物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
④认识的不断深化使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神舟十五的任务主要目的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这体现了有意识具有目的性,神舟十五的成功发射则体现人类能够把握事物规律,故①②正确。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取决于实践,而不是科技水平的高低;意识活动本身具有自觉选择性,而不是认识的不断深化使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故③④不选。
随堂练习
5.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范畴,是认识和履行世界的重要条件,但不能说是可靠保证。1正确2错误。4说法过于绝对。选B
随堂练习
6.下列观点与漫画《找不对方法,付出再多也没用》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①②入选。选项③强调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选项④强调团结,强调整体的作用,故③④不选。
随堂练习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铁路建设者是如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保证和若铁路建成运行的。
7.新疆和若铁路建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2022年6月,和若铁路顺利开通,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建成运行。
和若铁路大部分线路位于风沙和戈壁的荒漠无人区,风沙季节漫长,自然环境恶劣,沿线施工用水及混凝土养护困难。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现浇法施工,其模板投入大、消耗材料和水资源多、人员劳动强度大、环保性差。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铁路工人在修铁路的同时还扎草方格,种植胡杨、梭梭、红柳等,在和若铁路沿线打造出了一条绿色长廊。并创造性提出了很多适应沙漠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如人工智能控制灌溉系统、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单线装配式桥墩科研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从“不毛之地”变成“坐在火车上可以看到高立式沙障、乔木带、灌木带”等壮美景观的地方。和若铁路的建成开通,串联起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7县市,惠及百万人口,解决了当地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铁路建设者直面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创造性提出了很多适应沙漠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合力克服沙漠环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治沙规律(尊重规律),积极乐观,建设绿色长廊,实现防沙固沙,保障了和若铁路建成运行(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铁路建设者是如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保证和若铁路建成运行的。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