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鲁科版初中物理一轮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3.鲁科版初中物理一轮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1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 (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2. (2023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第2题图
3. (2023天门改编)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
4. 光刻技术是现代纳米级电路的基石,利用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通过紫外光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硅片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4题图
A. 缩图透镜相当于凹透镜
B. 硅片上形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D. 此投射原理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5. (2023天津)(多选)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 20 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 该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 像的位置在60~70 cm刻度之间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典型试题拓展 第5题1. [生活实践]如图所示,小明通过透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该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当用该透镜看远方物体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6. (2023陕西)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6题图
7. (2023鄂州)如图所示,通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看到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________镜,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平整光滑,能清楚地照出人眼的像,此像的大小与人眼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7题图
8.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学校科技周制作的一个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用这个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想使半透明膜上的像变大,纸筒应向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
第8题图
典型试题拓展 第8题 2. [模型建构]如图所示为小明在学习透镜时利用卡纸、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半透明膜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当小明用照相机模型观看远处景物时,会在半透明膜上看见一个____________的像;当小明用照相机模型从远处看向近处时,应向____(选填“里”或“外”)抽动纸筒.
三、作图题
9. (2023眉山)物理课上,罗老师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平面镜,用一支带凸透镜的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在平面镜上,侧面的同学几乎不能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同学们通过作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一条光线经过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该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第9题图
10. (2023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第10题图
四、实验题
11. 一题多设问 (2023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第11题图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拓展设问
(4)如果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练习2 拔高题
1. 新考法 [模型建构] 创新小组做的“移花接木”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透明空水杯,将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但颜色不同的蜡烛并排竖直立在水杯后,向水杯中注入清水,适当调整水杯到蜡烛的距离,透过水杯发现两根蜡烛下半身刚好“互换”,并与上半身完美相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 注入清水后的水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蜡烛到水杯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C. 该现象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D. 水杯远离蜡烛时蜡烛的像变细
典型试题拓展 第1题3. [模型建构]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_____,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_______________.
2. 小刚在生物课上了解到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可以捕食各种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如图甲所示是小刚用放大镜贴着瓢虫观察的情况,将放大镜逐渐远离瓢虫时,观察到的成像发生变化,如图乙.像的变化情况排序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①②
3. (2023河北)(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 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 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 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4. 新考法 [模型建构]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光线,椭圆部位比周围________(选填“亮”“一样亮”或“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围水组成________透镜.
第4题图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1 基础题
1. C 2. D 3. A 4. B 5. ACD 
典型试题拓展 第5题远视眼 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或正倒等)与物距之间有什么关系(合理即可)
6. 凸 实 变大 7. 凸透(或放大) 虚 不变 8. 实 前伸
典型试题拓展 第8题 倒立、缩小 外
9. 如答图所示        10. 如答图所示
第9题答图   第10题答图
11. (1)物距(或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需要 光屏中央 (3)照相机 (4)近视眼
练习2 拔高题
1. D 
典型试题拓展 第1题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
2. C 3. BD 4. 暗 凸 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