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荷花淀》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荷花淀》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8.1《荷花淀》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 ① 。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即白洋淀。孙犁的著名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艺术表现上 ② 、诗意盎然,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 ③ 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他”。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文学派流——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 ① 。( )。荷花淀即白洋淀。孙犁的著名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 ② 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艺术表现上 ③ 、诗意盎然,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风趣而不落轻佻”。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文学派流——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煕、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B.由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更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C.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和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D.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的这一流派
5.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写出修改后的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香雪她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她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她们的斗志。
“荷花淀派”的杰出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①___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___②___,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对此,凤娇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心甘情愿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③___的细节是:香雪在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___④___。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6.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发 支支吾吾 出人意料 委曲 B.萌发 磨磨蹭蹭 出人意料 委屈
C.萌发 支支吾吾 出其不意 委曲 D.激发 磨磨蹭蹭 出其不意 委屈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B.“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D.作为“荷花淀派”的杰出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8.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北京话”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B.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C.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红军战士们走过了“天下最难走的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琴和箫
孙犁
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
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
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
⑤“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盖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
⑥冬天,孩子们的母亲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
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坠,因为它们没有根底。
⑨已经是秋初,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了。
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
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
当船将要靠近北岸的时候,船夫告诉我,“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子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
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堪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是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
晚间休息下来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晨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孩子父亲的牺牲,极力渲染了他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伤痛,让读者颇有一种沉重的叹惋。
B.第⑤段描写的“月色多么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
C.孩子父亲牺牲之后,孩子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
D.“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女孩子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了生命的意义。
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坚定的斗争决心。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⑨段中的“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
C.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
D.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11.“琴和箫”在小说中含义丰富深刻,请简要分析。
12.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本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 花 荡
孙 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加横线的“敌人的愿望”,指的是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B.“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C.从全文来看,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指的是帮助抗日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和两位小英雄回来。
D.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同时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篙。”此处运用全知视角勾画出位战争年代水上老交通员的形象。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这里借助细节描写刻画老头子为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用意是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做铺垫。
D.“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15.诗化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常常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
16.孙犁谈及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课文《荷花淀》,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和“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期待
萧红
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
日日在愁苦之中,
还不如那田上的飞鸟,
还不如那山上的蚱虫……
李妈从那天晚上就唱着曲子,就是当她听说金立之也要出发到前方去之后,金立之是主人家的卫兵,他们的事并没有人知道。
李妈在饭锅旁边这样唱着,在水桶旁边这样唱着,在晒衣服的竹竿子旁边也是这样唱着。
李妈的忧郁的声音,不但从曲子声发出,就是从勺子、盘子、碗的声音,也都知道李妈是忧郁了,因为这些家具一点也不响亮。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好像一座音乐室的光荣的日子,只落在回忆之中。
李妈才二十五岁,头发是黑的,皮肤是坚实的,心脏的跳动也和她的健康成和谐。而现在的李妈,不是那个原来的李妈,而是另外的李妈了,黑了,沉重了,哑喑了。
把吃饭的家具摆齐之后,她就从桌子边退了去,她说:“不大舒服,头痛。”
西边竹墙上晒军用毯,还有些草绿色的近乎黄色的军衣。李妈知道那是伤兵医院。从这几天起,她非常厌恶那医院,从医院走出来的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现在她一看见了就有些害怕。隔着湖,在那边湖边上洗衣服的也是兵士,并且在石头上打着洗着的衣裳,发出沉重的水声来……“金立之裹腿上的带子,我不是没给他钉起吗?真是发昏了,他一会不是来取吗?”
等她取了针线又来到湖边,隔湖的马路上,正过着军队,唱着歌的混着灰尘的行列,金立之不就在那行列里边吗?李妈神经质的,自己也觉得这想头非常可笑。
这种流行的军歌,李妈都会唱,尤其是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每唱到这一句,她就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她非常喜欢这个歌,因为金立之喜欢。
可是今天她厌恶他们,她把头低下去,用眼角去看他们,而那歌声,就像黄昏时成团在空气中飞的小虫子似的,使她不能躲避。
她走到院心的草地上去,呆呆的站在那里。太太看着她:
“李妈没有吃饭吗?”
她手里卷着一半裹腿,她的嘴唇发黑,她的眼睛和钉子一样的坚实,不知道钉在她面前的什么。而另外的一半裹腿,比草的颜色稍微黄一点,长长的拖在地上,拖在李妈的脚下。
金立之晚上八点多钟来的。红的领章上又多一颗金花,原来是两个,现在是三个。在太太的房里,为着他出发到前方去,太太赏给他一杯柠檬茶。
“我不吃这茶,我只到这里……我只回来看一下。连长在八点一刻来看老爷的。”他灵敏的看一下袖口的表,“现在八点,连长一来,我就得同连长一同归连……”
李妈在旁边拿太太的纸烟给金立之,她说:
“现在你来是客人了。抽一支吧!”
她又跑去把裹腿拿来,摆在桌子上,又拿在手里又打开,又卷起来……在地板上,她几乎不能停稳,就像有风的水池里走着的一张叶子。
他为什么还不来到厨房里呢?李妈故意先退出来,站在门槛旁边咳嗽了两声,而后又大声和那个卫兵讲着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她看金立之仍不出来,她又走进房去,她说:
“三个金花了,等从前方回来,大概要五个金花了,金立之今天也换了新衣裳,这衣裳也是新发的吗?”
金立之说:“新发的。”
李妈要的并不是这样的回答。李妈说:“现在八点五分了,太太的表准吗?”
太太只向着表看了一下,点一点头,金立之仍旧没有注意。
“这次,我们打仗全是为了国家,连长说,宁做战死鬼,勿做亡国奴,我们为了妻子,家庭,儿女,我们必须抗战到底。……”
金立之站得笔直在和太太讲话。
趁着这工夫,她从太太房子里溜了出来,下了台阶,转了一个弯,她就出了小门,她去买两包烟送给他。听说,战壕里烟最宝贵。她在小巷里一边跑着,一边想着她所要说的话:“回来的时候,你可不就忘了我,要做个有良心的人,可不能够高升忘了我……”
她在黑黑的巷子里跑着,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发烧,她想起来到夜里就越热了,真是讨厌的天气,她的背脊完全浸在潮湿里面。
“还得把这块钱给他,我留着这个有什么用呢!下月的工钱又是五元,可是上前线去的,钱是有数的……”她隔着衣裳捏着口袋里一元钱的票子。
等李妈回来,金立之的影子都早消失在小巷里了,她站在小巷里喊着:
“金立之……金立之……”
这个特务连的兵士已经走远了。他说抗战胜利了回来娶她,他说那时一切就都好了。
还得告诉他:“把我的工钱,都留着将来安排我们的家。”
李妈回头看一看那黑黑的院子,她不想再走进去,可是在她前面的那黑黑的小巷子,招引着她的更没有方向。
李妈早早的休息了,这是第一次,在全院子的女仆休息之前她是第一次睡得这样早,两盒红锡包香烟就睡在她枕头的旁边。
夜里,她梦见金立之从前线上回来了。“我回来安家了,从今我们一切都好了。”他打胜了。
他说:“我们一定得胜利的,我们为什么不胜利呢,没道理!”
李妈在梦中很温顺的笑了。
1938.10.31
(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妈将愁苦的曲子不停地唱着,既表现她得知金立之要出发到前方去的忧郁,也表现她作为仆人命运的悲苦。
B.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像一座音乐室”,曾经的时光是“光荣的日子”,表现出李妈那时候非常愉悦的心理状态。
C.竹墙上晒军用毯以及近乎黄色的军衣,伤兵医院里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都可以侧面反映当时抗战的惨烈。
D.“流行的军歌,李妈都会唱”,李妈还“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反映李妈在金立之影响下对抗战有觉悟。
1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刻画了李妈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使得小说本来寻常的故事情节摇曳多姿,跌宕起伏。
B.李妈试图与金立之单独相处,而对方却不曾注意,只顾着豪言壮语,一热一冷,暗示了二人感情的悲剧性走向。
C.李妈去给金立之买香烟而最终错过送别的情节铺展与细节描写,把一曲民族战争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推向高潮。
D.小说结尾写“李妈在梦中很温顺的笑了”,表现了李妈对抗战胜利的信心,让这出悲剧有了亮色,主题得到升华。
19.小说题目为“朦胧的期待”,为什么说李妈的期待是“朦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萧红《朦胧的期待》和孙犁《荷花淀》都是描写抗战时期女性的作品,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诗情画意
别开生面
风云变幻 2.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3.①诗情画意
②不屈不挠
③别开生面。 4.A 5.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6.B 7.C 8.D
9.D 10.B 11.①象征“我”的朋友夫妇之间深厚、和谐的情感。“我”的朋友演奏胡琴,女人总是吹箫来配合,二人心灵共鸣。②蕴含着“我”对大菱姐妹的思念之情。小说结尾写了“我”幻想两个女孩子拉胡琴、吹竹箫的场景,这是“我”对大菱姐妹思念之情的流露。③象征勇赴国难、不惧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我”的朋友为抗战而死,其妻奔赴延安,代表他们精神的琴和箫传给了他们的女儿,暗示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12.①叙述视角的角度。本文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荷花淀》的叙述视角是全知视角。②主题表达的角度。《琴和箫》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一个幸福美好的艺术家庭被敌人毁灭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同时表达了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荷花淀》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③语言风格的角度。《琴和箫》语言含蓄深沉,充满感伤。《荷花淀》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练。
13.C 14.C 15.①用强烈的反差渲染老英雄的传奇。一方面写敌人监视封锁严密,另一方面写老英雄悠闲自信,巨大的反差使老英 雄极富传奇色彩。
②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英雄的传奇。一是他胸有成竹,二是女孩一再怀疑,用女孩的怀疑凸显其行为之奇。
③叙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传奇色彩更为浓郁。如在报仇这一情节,读者需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 16.①女性的善良和精神之美。无论是大菱、二菱,还是《荷花淀》中“水生嫂”们,在作者笔下均单纯、美丽,贤惠、识大体,是“美”的化身,且都是抗日的战士。
②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善良与美。文中对老头子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了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的美;而 “水生”们对家人的爱、勇敢与信心,也是善良和美的象征。
③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让战斗场面洋溢着智慧与力量的美。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物成长的心理轨迹自然融合,精神上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共同构成了一种诗意的美好生活。
17.B 18.D 19.①李妈的期待因为战争而不确定,未来渺茫;②李妈的期待更多是一厢情愿的,没有对等的回应。 20.①表现抗战的角度不同:《荷花淀》正面书写战争场面;《朦胧的期待》只是把抗战作为故事背景。②女性形象的类型不同:《荷花淀》刻画的是在战争中成长为抗日战士的女性群像:《朦胧的期待》刻画的是战争影响下爱情悲苦的底层女性形象。③表达的主题不同:《荷花淀》歌颂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朦胧的期待》反映战争给底层女性带来的苦难与创伤,表达对底层女性的同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