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光的直线传播(2)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光的直线传播(2)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教学目标
1.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2. 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了解光速。
教学难点: 1. 小孔成像像的特点。
2. 判断树荫下亮斑是否为太阳的像。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复习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强调这种规律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还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复习影子的成因。 利用光线模型解释世界上最大的影子——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 白天,当月亮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太阳到达地球的光被月亮给挡住了,在地球上就形成了一块阴影区域,也就是月亮的影子。利用光线模型,作图解释,并简单介绍日全食、日偏食。 月食 晚上,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亮中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太阳到达月亮的光被地球给挡住了,而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利用光线模型作图解释,得出在A区域的人看不到月亮,发生了月全食,而B区域的人只能看到部分月亮,也就是月偏食。 阅读书本,了解小孔成像。知道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了解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利用F光源、不同形状的小孔、光屏重现古人小孔成像实验,了解像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运用光线作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都有关。 由树荫下的光斑引发学生的思考:圆形光斑是否是太阳的像。 最后,简单介绍光速,介绍伽利略对于光速的测量,让孩子们知道科学探究的不容易及严谨。了解真空中的光速,并与声速对比区分。 【课堂小结】 由作图解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出现的现象 了解光速 布置课后小任务——探究树荫下的月牙形光斑是怎么形成的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