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3.10《家人的爱》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3.10《家人的爱》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家人的爱》
1. 教材分析:
《家人的爱》是小学人教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 10课“我爱我家”中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包括“家人的爱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三个教学版块。本单元四课内容成阶梯状展开:《我和我的家》让孩子们真正认识自己的家、体会家的温馨与幸福。本课内容较多,我根据实际需要,我将内容顺序稍作调整、整合为四部分:感受“爱”、发现“爱”、分辨“爱”、回报“爱”;其中第一部分,感受“爱”承接了上一课的目标;最后一部分,回报“爱”又为后两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和《干点家务活》埋下伏笔,顺理成章。课标分析课标指出,儿童应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人之爱是儿童获得爱的最直接途径,通过这样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家庭意识的形成,学会感恩家人、用自己的方式学会回报家人。本课教学设计就力求将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当下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家庭意识缺失的部分通过课堂教学达到补充提升。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他们正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使得很多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男孩子们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单亲、留守、再组家庭,一些孩子容易因为亲情的不完整和缺失,怀疑家人对自己的爱,甚至造成性格的孤僻,因此让学生了解家庭类型的不同,就会感受来自父母家人的爱,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懂得回报爱是孩子们成长的急需。2、学生年段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刚走出处处受人呵护的幼儿园教育,很少能注意到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爱,能从日常小事中去发现爱,理解家人为家庭的付出,是对家人爱的表现,让学生理解这些,并能升华情感,懂得回报爱,是这节课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感受爱,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学会分辨真爱与溺爱。
2、知识、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学会感恩,学会表达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感受、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2、会分辨生活中的真爱与溺爱。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学会感恩、学会表达爱。
教学难点: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五.教学环节: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和目标。
1、播放歌曲动画《爱是什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家人的爱;板贴卡片“爱”字。)
2、出示三个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首先让孩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感受“爱”
出示四组“我的家庭小镜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感受。
镜头一:妈妈给奶奶梳头,我给奶奶揉腿;镜头二:我们一家三口去菜市场买菜,为爷爷准备寿宴。镜头三:妈妈病啦,爸爸守在床前体贴照顾;镜头四:外地工作的爸爸给家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温暖、幸福、关爱)
【设计意图】:让孩子联系《弟子规》首章“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再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感受爱对家庭的重要性。)
(三)发现“爱”
师:在生活中,家人们陪伴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每一件小事都渗透着家人的爱,那这些“爱”都藏在了哪里?
1、补充“爱的记录卡”(出示表格)。请你说一说,你的家人是怎样爱你的呢?谁?怎么爱你?爸爸对我的爱爸爸对我要求严厉,每天督促我学习妈妈对我的爱爷爷对我的爱奶奶对我的爱......请学生按照例子,说出生活中爱他们的人,以及是怎么爱的。依据学生回答,发现爱藏在生活中的小事里。看图找爱。*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爱在辫子里)*爸爸常常半夜起床给我盖被子......(被子里)*......(板书:发现——生活中)
2、家人的爱还有更深的体现,请看这些爱藏在了哪里?*笑笑......*张杨......*王振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寄托了家人怎样的期待。
3、再次体会家人的辛勤付出都是爱!师:在家人地陪伴下,我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设计意图】通过“爱的记录卡”小调查的方式,让孩子在填写的过程,明白父母亲人们原来是这么细心和贴心地照顾着自己,孩子自己的亲身体验更是具有说服力;孩子们对名字的含义理解,体会家人更深的爱。
(四)分辨“爱”
1、如果说家人无微不至地陪伴是爱的表现,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爸爸爱不爱女儿?*(出示课件)打破花瓶之后爸爸严厉的批评是爱吗?让孩子懂得了什么?(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诚实。严厉的、正直的爱)*生活习惯——刷牙*锻炼习惯——晨练(板书:真爱——健康、快乐)
2、回忆故事:母送儿子去刑场说出溺爱带来的严重结果(板书:溺爱——伤心、痛苦)
3、观看动画片《肩头上的爱》分辨两种爱。说一说:故事中俩个大人谁做得对?谁做得错?为什么?*奶奶想让冬冬学会独立。是啊,陪伴你们成长路上不能一味的宠溺你们,良好的习惯培养也是爱的表现。*那个妈妈的爱属于溺爱,只会培养出懒惰、不懂爱的孩子。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忽略或者不能明确辨析家人良苦用心,很多事情认为都是家人理所应当为自己做的,自己也理所应当地享受家人的爱,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教会孩子们辨析爱,懂得长辈的良苦用心,学会成长,拒绝溺爱。
(五)回报“爱”
1、孩子们,刚刚我们聊的都是家人们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付出,我们怎么来回报对家人的爱呢?
2.出示孩子们劳动课成果展示图片,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的回报。
3、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爸爸妈妈在忙,我......*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出门前,要...... 4、其实,家人的爱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有了家人浓浓的爱,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么做?拓展延伸:我的爱在这里抽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落实到具体的事例上。
5、温馨小提示,将爱落到实处。记录家人的生日,自制生日礼物表达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