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4课《不做“小马虎”》1. 教材分析《不做“小马虎”》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4课。本课编写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结合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粗心、马虎的现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马虎”,进而不当“小马虎”,养成做事不马虎的好习惯。本节课包括两个部分,“发现小马虎”、“寻找不马虎”,教材并不拘泥于对“马虎”这个概念的诠释,而是从生活、游戏和学习三个方面去让学生认识马虎,并且针对学生现阶段常会出现的“马虎”现象,展开引导与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马虎”是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课旨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按照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谈话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做事马马虎虎危害大,学习做事要认真、细心,最终学会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养成做事、学习不马虎的好习惯。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知道“马虎”的危害。2.通过交流、体验等活动,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技巧,体验做事认真带来的快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三.教学中暗点教学重点:懂得“马虎”的害处,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方法。教学难点:养成做事、学习不“马虎”的好习惯。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了解什么是马虎1. 提问:(教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预设 1:是一匹马预设 2:是一只老虎预设 3:?学生根据自己想象回答2. 小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幅图片既像老虎也像马,它叫《马虎图》,关于马虎图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视频。3. 提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4.小结:原来我们常说的“马虎”一词是这么来的呀,那我们现在用“马虎”指什么样的人呢?5.我们常把做事不认真或者粗心的人称为“马虎”。那么做个小马虎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二)发现生活中的“小马虎”,感受马虎带来的危害1. 过渡:说到小马虎,同学们都在摇头,看来谁都不喜欢当小马虎,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叫丁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播放歌曲视频《粗心的小画家》。 师:想一想丁丁画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为什么看起来很奇怪呢?(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师:看了丁丁的画,你觉得丁丁是一个怎样的小画家呢?(引导学生说出粗心、马虎等) 小结:像丁丁这样,做事情不认真、不仔细就是马虎。【设计意图:以动画歌曲为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交流:出示教材 14页三张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小朋友因为马虎给自己带来哪些麻烦呢?预设 1:第一个小朋友可能是想快一点,以免上学迟到,忙中出乱把扣子扣错了,耽误上学时间。预设 2:第二个小朋友可能因为玩的太高兴了,把铲子落在沙滩上,他肯定很伤心。预设 3:第三给小朋友可能会做这道题,但因为漏掉了,没得到 100分,真可惜。(三)发现“小马虎”1、追问: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小马虎给自己带来麻烦呢?和同组说一说。预设 1:有一次考试卷忘记写名字,结果我的考试卷丢了。预设 2:有一次我忘记带语文书,结果一天都和同桌一起看书,真不方便。......2、小结:总结马虎的现象,看来小马虎会带来大麻烦,真实要不得,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改掉自身的小“马虎”吧!3、听马小虎的故事,分析马小虎马虎的原因。小组代表汇报,归纳总结“小马虎”的原因:没有认真检查、粗心大意等。4、抓住我的小马虎:1.出示调查表“小马虎”分析调查表 经常犯的错误犯错误的原因计算出错,生字、拼音写错,漏题等。忘记穿校服,忘戴红领巾,忘带学具、书本、水杯等。...小组来交流自己“马虎”的原因,想想克服“马虎”的办法。5、小游戏:找出马虎的现象,分析马虎的原因。小结: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这么多克服马虎的方法,看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认真,耐心的去做,就能做到不“马虎”。(四)小马虎的危害1、观看小故事,小马虎危害大让学生谈感想,分析我们一时的马虎,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看似小马虎,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2、图片出示医生、交警、收银员、老师等职业,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人如果工作马虎会带来什么危害。3、看来同学们真的为自己找到了不马虎的好方法。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提醒大家以后做事可千万不能再马虎了,大家一起跟老师读一读吧。总结:小小的马虎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酿成大错。(五)作业设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我们的同学之中,有没有非常细心的人呢?找一找他,说一说他是什么做的,向他学习一下他不马虎的方法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