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滑轮教科书 苏科版教学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教学内容从杠杆提升重物到改用滑轮提升,初步知道使用滑轮的优势。 通过提升重物,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小明同学想把长木料运上楼,他想到了上一节课所学习过的工具——杠杆。但是站在一楼地面的小华认为,如果利用杠杆,这根杠杆一定很长。导入场景,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我们发现,如果用一根杠杆,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限,如果我要把物体举得更高,该怎么办呢? 生:再加一个杠杆。 师:我们能把物体举高了,但是用起来不太顺利,可以怎么改进? 生:多几个杠杆。 (PPT演示)大家想一想,如果无数根杠杆叠加在一起,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圆盘(出示),我们把绳子放在圆盘的凹槽里,就能提升重物到想要的高度了。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滑轮。请大家看看书上第九页,来说说滑轮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滑轮主要由轮、轴组成,轮上有凹槽,轮绕轴转动。 培养学生思考和推理能力,为最后推理出使用滑轮更方便做准备。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新课引入 师:尝试滑轮、细线、钩码、支架等器材提升重物。 (学生边讲边演示1)一种是固定滑轮的轴,绳子的一端系重物,用手缓慢拉绳子的另一端。这种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学生边讲边演示2)还有一种把重物固定在滑轮的轴,绳子的一端固定住,绳子的另一端穿过滑轮,再用手拉住提升。(2)滑轮的分类 结合图示,定滑轮:这种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动滑轮:这种轴的位置随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3)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应用,让我们来判定下这些使用的是哪一种滑轮? A.升国旗旗杆顶端的滑轮 生:定滑轮 B.窗帘上的滑轮 生:定滑轮 C.升降电梯顶端的滑轮 生:定滑轮 师:我们发现,一个滑轮有时可以当定滑轮用,有时又可以当动滑轮使用,那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带着物理眼光去观察生活的能力。三、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播放视频) 师:我们使用定滑轮来提升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和物重有什么关系呢?使用定滑轮省力吗? 【做一做】1、在竖直位置调整好弹簧测力计的零点。 2、在细绳的一端栓2个钩码,细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系在弹簧测力计称钩上。然后,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当钩码被向上提起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有何关系?(生:相等) 仅做这一次实验能马上得到结论吗?还要怎么做? 生: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下来。至少做3次。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表格,便于得出拉力和物重的大小关系。(展示事先做好的表格贴在黑板上) 开始实验,学生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生: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师:那我们使用定滑轮的意义上在哪里?生:提升了重物。 师(图片演示):其实不用定滑轮也能提升重物,拉力方向向上。但是使用了定滑轮不仅提升了重物,而且改变了拉力方向,就像升国旗一样,人站在地面就能把旗帜升到杆顶了,非常方便。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定滑轮不能省 ,但可以改变 。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表达及总结归纳能力。 四、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想一想】师:实验中,应该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请同学们自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生讲完,师出示表格(仍然原来的表格,钩码的重力取1N,2N,3N) 【做一做】1、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将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动滑轮后系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钩上。在滑轮上挂两个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滑轮和钩码一起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的重力有何关系? 改变钩码的个数后,情况如何?请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入走进设计的表格中。 【实验结果】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改变 。 让学生设计表格,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及总结归纳能力。 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师生一起解答课堂开始时提出的疑惑。培养学生思考和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