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共4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01
认识世界与价值选择
0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03
思想政治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本册基本框架图
哲学基本理论
(第1课)
文化
(第三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2-6课)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2课)
唯物辩证法(3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
社会历史观(5课)
人生观、价值观(6课)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课)
学习借鉴外来有益文化(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
哲学
(一二单元)
自然观
历史观
实践
认识
真理
认识论
人与世界
课 框 目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的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综合探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
部分
真理是客观的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从我国人口政策看追求和发展真理
阅读与思考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评述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有用”即效用,而效用总是与特定的主体需要相联系,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因此,詹姆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是客观的
1. 真理的含义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
客观对象
正确
错误
相符合
不符合
真理
谬误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结合情境,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历经了几次重大调整,这表明在人口问题上没有真理,真理变化不定。
观点错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在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历史阶段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恰恰反映出真理是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并不意味着之前的认识是谬误。
一、真理是客观的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真理的内容具有具有一元性,形式有多元性(可以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
原理总结2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方法论】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
部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阅读与思考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 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 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阅读与思考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欧儿里得提出的定理仍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人,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 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具体的: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我国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且逐步进入负增长时代而做出的。
具体的: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因时制宜
历史的: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因地制宜
符合
符合
原理总结3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重要)
【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要正确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完善真理
一一对应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 真理与谬误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原理总结4 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
【原理】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方法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
真理 谬误
区别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
联系 真理与谬误是统一的。 (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知识总结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知识拓展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世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可知论
第三
部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在前期降低出生人口阶段,我国取得了成功。但当下鼓励生育的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说明了什么?
人口问题具有复杂性,需要不断加深认识
低生育趋势一旦形成,难以逆转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受主客体限制,认识由不正确到正确、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地心说
日心说
无心说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正确认识
… …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正确,要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更新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
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
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
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阅读与思考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了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多个省市、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好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无限性
反复性
阅读与思考
屠呦呦小组的工作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屠呦呦青蒿抗疟疾成药
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阅读与思考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 号”。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月3日,“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 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
反复性
阅读与思考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 20 年,说明了什么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 为什么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2)会,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考: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否说明实践与认识之间是一种往复循环之间的关系?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原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
——毛泽东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原理总结5 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重要)
【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课程总结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
定义
基本属性
客观性
反复性
无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上升性
有条件的
具体的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1. 下列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D
【解析】A说法错误,真理也是向前发展的,并不是永恒不 变的; B说法错误,真理也属于认识,认识的内容是客观 的; C说法错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而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符合题意,真理属于认识,而只有正确的认识才属于真理. 故本题选D
随堂练习
2.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都是具体的
A
【解析】A正确,“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个观点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真理最基 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该观点否定真 理的客观性,不涉及其条件性、具体性; C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随堂练习
3.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B
【解析】不同时代的研究人员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主客观因素而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一种看法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的观点是承认真理的唯一性,B符合题意。
随堂练习
4.教科书上说,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海水,因为含有盐离子成分而使其具有了淡淡的蓝色。此外,因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让水有了清凉和略甜的味道。这表明( )
①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谬误的成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关于水的颜色,教科书和现实中有差别,说明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①②正确;真理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混淆,故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随堂练习
5. 2023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九江江夏鱼化石的发现,印证了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九江海峡完成跨扬子海的南北迁徙的猜想。这体现( )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化石的发现来源于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
③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
④人类对古生物演化的真理性认识是经过多次反复才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材料提到此次发现印证了猜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①正确;也说明人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③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没有体现人类对古代生物演化的真理性认识完成了,④与题意无关。
随堂练习
6.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舟六号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从天舟六号开始,一直到天舟十一号都是我国新一批次的货运飞船,它对于这一批次飞船技术状态的验证和后续飞船的批量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认识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认识源于实践最终回到实践中去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性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故①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故④不符合题意。“天舟六号”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后续飞船批量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认识源于实践并且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故②符合题意。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可见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故③符合题意。
随堂练习
20世纪60年代,恶性疟原虫已对氯喹等一线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致使数亿患者无药可治。对此,以屠呦呦为首的科研团队在无效-有效-无效、失望-绝望-希望的痛苦煎熬中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着,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青蒿素也并非无缺点,迄今国内外仍然试图寻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进疗效、减少抗药性。
结合青蒿素的研制过程谈谈认识过程的特点。
随堂练习
参考答案: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青蒿素是在多次试验和筛选的的基础上取得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青蒿素作用的机理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人们对于抗疟疾药物的研制是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