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47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47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第一目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探究与分享
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搜集并分析某种产品市场原本被外国品牌占领,如今却是国产品牌更受欢迎的例子,谈谈国产品牌应该如何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1. 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体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以往的历史阶段相比,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有人用“全球经济网络”来形容经济全球化,这个“网络”全天候相互联系、高度活跃。
相关链接
探究与分享
我身上的零部件来自几十个国家,有的来自法国,有的来自日本,有的来自意大利,还有的来自中国、墨西哥、韩国、南非。我是由多国的工人一起生产出来的。
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通过国际协作生产出来的?
过去,产品大多是本地生产、本地组装,如今则为多国分散生产,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观看材料,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部分关键零部件从国外进口?试想其原因。
液压系统
轮对系统和制动系统
转向架部分
成本
安全
比较优势理论
2. 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
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作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简而言之: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相关链接
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根据两国的比较优势,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甲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800千克
或生产
600千克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1000千克
或生产
1200千克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相比之下劣势较小的产品生产上具有的优势。
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从乙国进口肉;乙国向甲国出口肉,从甲国进口粮食。
2. 主要表现
(2)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
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交易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跨境电商
服务交易
劳务交易
贸易一旦跨越关境,就成为国际贸易,它主要包括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等形式。
相关链接
出口贸易 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进口贸易 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转口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
过境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运输如果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本国 外国)
(外国 本国)
(由第三国买卖)
(经过第三国)
探究与分享
国际贸易离不开货币。不同国家(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
货币不同,怎么进行交易呢?
搜集资料,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经历了什么变化。
货币不同,怎么进行交易呢
探究与分享
货币不同,怎么进行交易呢?
搜集资料,看看历史上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经历了什么变化。
古代中国和外国交易时,双方使用的货币不一样,有以下几种贸易方式:
以物易物;使用金银货币;某国商人接受对方用本国货币交易,然后再用得到的货币在该国购买能够增值的特产带回本国销售;古时丝绸之路沿途的贸易大国,会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商人可以通过兑换解决货币不通的难题。
现在使用不同货币进行交易时,往往按照一定的兑换率也就是汇率兑换成世界货币来进行结算。现在常用的国际结算货币有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
2. 主要表现
(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
原因: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国际金融中心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或区域。如纽约、上海、香港等金融中心。
在金融全球化的驱动下,各类金融机构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全球各地,到处设立分支机构、合资机构或代理机构,从事借贷、证券买卖等金融业务。随着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与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全球外汇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额惊人。跨国投资的规模变得非常巨大,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贸易的增长速度。
相关链接
ICBC Luxembourg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原因 表现 侧重 联系
生产全球化 科技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加强 国际分工与协作 生产领域
贸易全球化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对国际贸易依赖度不断提高 出口贸易(本国卖外国) 进口贸易(本国买外国) 转口贸易(在第三国买卖) 过境贸易(过第三国国境) 交换领域 金融全球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海外投资/并购、引进外资 投资领域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相互促进
基础
促进
基础
促进
知识总结
第二目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观看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2004年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在引进—消化吸收一再创新的发展策咯指导下,我国很快便系统掌握时速200-250千米动车组制造技术。中国高铁人不断加强科技自主研发,目前在线路工程、列控系统、牵引供电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达到世界领先,具备高铁列车自主设计、制造、调试的完整链条生产能力。领先的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高铁列车的生产能力,2019年年产动车组2167辆,产能还在不断提升,超额满足国内使用需求。
结合视频与材料,思考中国高铁为什么能走向世界?
观看材料,思考问题
科技
进步
生产力
发展
国内市场
饱和
扩张
国外市场
推动我国
经济建设
带动周边
国家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
国际供给
国际需求
市场
竞争
国际
供求平衡
市场经济体制
全球资源
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
推动商品
生产要素
全球流动
探究与分享
进一步搜集材料,分析运输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运输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1. 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发达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
新的科技革命
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
经济全球化
要求
物质技术
基础
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
形成
2.根本动因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资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资本论》
3.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
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域限制
经济全球化
世界市场
体制基础
打破
形 成
推动
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市场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狭义上的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广义上的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与交换机制的总和。
名词点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 恩格斯
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第三目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探究与分享
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建立了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
选取一家跨国公司,分析跨国经营有什么好处、会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1. 内涵
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依据联合国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规定,作为全球化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家企业,其组成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第二,跨国公司有一个集中的全球决策体系,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服从内部共同的管理政策和统一的战略目标;第三,跨国公司的各组成实体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责任。
除跨国公司外,国家、国际组织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2. 经营
目的:为了实现最大利益
方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宝洁中国
大众
一汽大众
富士康收购夏普电视产线
对外直接投资,又称国际直接投资。我们一般把投资来源国称为母国,接受国称为东道国。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多种多样。例如,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从国外获取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垄断优势,等等。
当前,跨国公司推动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趋势。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在崛起,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成员。
相关链接
南非报业集团
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s/Barrier to trade) 又称贸易障碍。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中车集团在印尼当地设立子公司,有利于实现建设过程中使用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能够优化集团内的资源配置,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而且,能够带动印尼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为印尼培养专业的高铁从业人员。因此,应该在当地设立子公司。
由于中国高铁在生产技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当地从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有可能落败,甚至破产。由此,会对印尼的高铁产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印尼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不赞成中车集团在印尼设立子公司。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同学甲
同学乙
3. 影响
(1)积极影响
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3. 影响
(2)消极影响
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孟加拉国纺织业污染
收购+雪藏
通用收购阿尔斯通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经济全球化
根本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技术基础 新的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根本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载体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直接动因 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知识拓展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区别
联系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强调“要素全球配置”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即国家间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强调“政策的一体化”
主体并不一定是政府
主体是政府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
1.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2.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到处奔走,目的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3.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4.跨国公司扩大市场,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5.通过国际协作生产的产品,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会提高生产成本。
×: 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
×: 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 有利有弊。
×: 会降低成本。
易错易混
认识经济
全球化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内涵
表现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影响因素
根本动力:科技进步
根本动因:国家民族利益驱动
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内涵
经营
影响
9524
课程总结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ade in China”处处可见。美国人一天24小时,起床的闹钟、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
A. 生活用品全球化
B. 贸易全球化
C. 金融全球化
D. 生产全球化
B
【解析】基础题。
随堂练习
2.“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段话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①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趋势不可逆转
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③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
④应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等多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任何人回避不了的,是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故①符合题意。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这里强调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而非坏处故③符合题意。2②④与题意无关。
B
随堂练习
3.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说明跨国公司(  )
A.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B.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C.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形式
D.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跨国公司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A项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C:各国应该有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C项排除。D:本题强调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但跨国公司也存在负面影响。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不符合实际,夸大了其作用,排除D。
B
随堂练习
4.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不断扩大要求市场的不断扩张
②运输和通信手段的变化带来经济活动的便捷
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④科技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③④说法错误。
A
随堂练习
5.假如下表表示,A、B两国专精于某件产品的生产(单位:衣服为件,手表为只),并按比较优势存在的分工进行交易,以及双方同时生产两件产品的情况。
由此可见( )
①双方交易的价格都低于生产对方产品的机会成本
②A国处于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B国处于底部
③A国生产20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24件衣服
④B国生产8件衣服的机会成本是1只手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专精生产 交换 自己生产两种产品 衣服 手表 衣服 手表 衣服 手表
A国 0 20 24 16 20 16
B国 80 0 56 4 56 3
随堂练习
【解析】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产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比较优势指某一生产方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要低于另一方。在比较优势存在的条件下,双方交易的价格都低于生产对方产品的机会成本,交易也就成为了双赢的选择,故①正确。
②:从题中并不能判断A、B两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情况,②不准确。
③: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产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根据图中A国“自己生产两种商品”的数据,可以看出,A国生产4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20件衣服,因此,A国生产20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100件衣服,排除③。
④: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产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根据图中,B国“自己生产两种商品”的数据,可以看出,B国生产24件衣服的机会成本是3只手表,因此,B国生产8件衣服的机会成本是1只手表,④正确。
随堂练习
6.近年来,合肥市不断突破源头核心技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布局智能终端零部件、整机产品、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智能终端产业勇立潮头,形成领跑实力。合肥成全球最大PC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   )
①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②表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
③表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合肥突破核心技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的PC制造和研发基地,和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直接联系,更不涉及各国竞争,不涉及多极化。故排除①②。
D
随堂练习
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能领跑全球?
7.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必由之路。2023年上半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强国发展新路。2000年前后,国家“863”计划开展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研究论证,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超3万件,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凭借着成熟产业和技术支撑,95%的零部件可以国内供应。2022年,中国已有7家电池企业规模进入全球前10,出现了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公司,产品的安全指标、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都是全球领先。过去的新能源汽车只是一款换了动力形式的产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全面领先世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得到迅速发展,卫星导航、车联网、自动驾驶、5G 通信,展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政策,从购置补贴、购置税免征,到牌照优惠、通行优惠,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
随堂练习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为推动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提供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成为世界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市场中,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企业世界级公司。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