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材分析由碳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它们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关于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过实验介绍了它的性质,然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介绍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另外,本课通过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二、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例如怎样认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另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错误结论。还有,CO2与CO都会致人死亡,但其原因是不同的,学生对CO2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易混淆。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二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现象或实验探究的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异同,理解物质的结构与组成、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科学探究的体验。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碳的氧化物,分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总结与交流】从元素组成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分子构成看:一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CO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过渡】那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知识回顾】冬天在房间里燃煤、烧炭取暖,常发生中毒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讲解】燃煤、烧炭的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反应2C+O22CO,C+O2CO2,CO2+C2CO,其中CO有毒,若房间的门窗紧闭,房间内CO浓度过高就会使人中毒。【提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呢?【讲解】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冬季燃煤、烧炭取暖的时候,常常会发生煤气中毒现象,从这一现象角度思考煤气应该具有什么颜色、气味?【总结】煤气不容易被人发觉,说明它是无色无味的。从相对分子质量来判断它比空气略轻。而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是错误的。【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冬天在房间里燃煤、烧炭取暖时怎样做能防止煤气中毒?【总结】(1)保证空气(氧气)足够,使木炭充分燃烧。(2)安装烟囱,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器)。(3)开窗通风等。【提问】除了燃煤、烧炭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为,煤气也能引起中毒,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讲解】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等,若煤气泄漏,也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的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泄漏时就可以及时被人察觉,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问】用煤气烧火做饭说明CO的什么性质呢?【讲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探究】点燃一氧化碳,在火焰上方,分别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和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总结】现象 分析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烧杯内壁无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因此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在北方,人们还常用蜂窝煤炉来取暖、烧饭,但必须也要加装烟囱,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烧很旺的蜂窝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总结】最下层:C+O2CO2中层:2C+O22CO,CO2+C2CO上层:2CO+O22CO2【过渡】对比一氧化碳和单质碳的性质,单质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与氧气或金属氧化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可与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那么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吗?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吗?【实验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讲解】因为反应物状态的改变,需要变换实验装置,将盛放固体的试管改为玻璃管,这个可以一侧通入一氧化碳,另一侧将气体产物导出进行检验,需要注意的是,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在装置的末端还要进行尾气处理,可将尾气点燃,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现象 分析玻璃管中黑色物质变为红色 有Cu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CuO Cu + CO2,因此CO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活动】引导学生写出C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了解CO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3CO + Fe2O3 2Fe + 3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以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1.为什么加热前需先通一氧化碳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点燃尾气?3.为什么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前面的酒精灯拿掉,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总结】1.一氧化碳可燃,与氧气混燃易爆炸。2.为避免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以防止反应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再被氧化为氧化铜。【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轻。有毒,不能供给人呼吸;能够燃烧,常用作生活燃料;还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常来用作还原剂冶炼金属等。【学生活动】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 比空气稍小 比空气大水溶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2CO+O22CO2 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原性 CO+CuOCu+CO2 无还原性与水反应 不反应 CO2+H2O==H2CO3与石灰水反应 不反应 CO2+Ca(OH)2==CaCO3↓+ H2O毒性 剧毒 无毒主要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温室肥料、化工原料等联系 相互转化:2CO+O22CO2 ;C+ CO22CO【交流讨论】现有两个分别装CO和CO2的集气瓶,如何鉴别?【总结】物质鉴别的思路: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区分。1.伸入燃着的木条(CO可燃,CO2不可燃,不支持燃烧)2.加入紫色石蕊溶液(CO不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加入澄清石灰水(CO不与碱反应,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将两个集气瓶倒扣在装水的水槽中(CO难溶于水,CO2能溶于水)5.将气体压出,通入灼热的CuO(CO具有还原性,CO2不反应)【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略四、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二、化学性质和用途(1)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2)可燃性:2CO+O22CO2→作燃料(3)还原性:CO+CuOCu+CO2→冶炼金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