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制取气体的原理?如何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氧气的制取,初步具备了制取气体的思路,所以引导学生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对以后的学习意义非常重大。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分部设计,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本课题的难度不会很大。教师要考虑到虽然学生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较弱,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引导。让学生形成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五、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水草缸。
【问题引入】水草缸即是以水草为主题的水族缸,水草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必须有二氧化碳的参与,而水草缸中的水是死水,无法像自然界中的活水不断提供二氧化碳,因此需要透过二氧化碳供应系统来补充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如何制取CO2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吧!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联系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1)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
(2)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C+2CuO2Cu+CO2↑
【思考】根据药品选择的原理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些适用于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
【总结】反应1,呼出的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等其他气体,不纯净;反应2和3,蜡烛或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产生的气体不纯净;反应4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条件要求高,不易操作。以上四个反应都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1)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 CaO+CO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 = 2NaCl+H2O+CO2↑
(3)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CaCO3+H2SO4 = CaSO4+H2O+ CO2↑
(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 CaCl2+H2O+CO2↑
【思考】这些方法中哪些适用于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
【总结】同样地,反应1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条件要求高,不易操作。其他反应不熟悉,下面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的资料分析实验原理是否可行。
生成CO2的反应 实验现象 是否适宜用于实验室制取
1.碳酸钠和稀盐酸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2.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3.石灰石和稀硫酸 刚开始有少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
【总结】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很多,但不一定都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里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在可操作的前提下,再考虑哪个更方便易行、原料是否易得、是否利于收集等。实验1:反应的速率太快,产生的气体不利于收集,故不便采用;实验3虽然开始会产生二氧化碳,但由于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也不便采用;实验2操作简便,原料廉价,反应速率适中,气体易于收集,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且生成物无杂质。故实验室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和水,石灰石或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CaCO3+2HCl=CaCl2+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H2O+CO2↑。将第一个反应式中的碳酸用水和二氧化碳加以替换,这样,就得到了该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 +CO2↑。
【过渡】确定了气体的制取原理之后,还需要确定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气体的检验、验满等。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装置,分析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般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要考虑两个因素:(1)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与固体反应;还是固体与液体反应;还是液体与液体反应;(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催化剂。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气体的性质,根据密度和是否与空气成分反应确定排空气法,根据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确定排水法。
【学生活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相关性质比较——确定发生装置。
制取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CO2 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 固体+液体 常温
O2 加热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加热氯酸钾 固体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液体 常温、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总结】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都需要加热,故使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反应物是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催化剂为固体,故使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应使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
【学生活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相关性质比较——确定收集装置。
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比较(大或小) 是否溶于水, 是否与水反应 收集装置
CO2 大 溶于水,与水反应
O2 大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总结】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
【学生活动】选择以下实验仪器,小组合作组合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介绍各组装置的特点。
【总结】
② ③ ④
装置①操作简便,但由于试管容积小,所以一次性添加药品的量少,产生的气体少,适于制取少量气体;装置②③④容积大,而且可以多次添加液体药品,产生气体的量大,还方便随时添加液体药品;装置③④还可以通过控制添加液体的量从而控制产生气体的量,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查—气密性
装—药品
收—收集CO2
验—是否集满
放—放置备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
2.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
3.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4.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时,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满。)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总结】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和药品。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选择收集装置。
3.确定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气体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略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反应原理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CO2的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CO2的验满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