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滑轮教科书 苏科版教学目标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2、掌握滑轮组的省力规律和绕线方法。 3、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教学内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能用画图的方式进行简单分析。 掌握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的绕线方法和省力规律。 学会分析轮轴的杠杆示意图。 3、学会分析轮轴的杠杆示意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使用单个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不同?/ 通过复习导入场景,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杠杆的变形 师:那是因为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请同学们观察定滑轮的工作情况,指出定滑轮是怎样的杠杆。 生:定滑轮的转轴O是支点//,在图上找到动力F1、阻力F2也就是重物对绳向下的拉力,画出动力臂L1、阻力臂L2,发现长度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所以定滑轮实质就是等臂杠杆。/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与阻力F2大小相等,也就是拉力大小始终等于物重。当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动力臂l1仍等于l2。 师:(教师边讲边演示1)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老师制作了模型。/我们把重物挂在绳子的一端,把滑轮上下两块去掉一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哇,变成了等臂杠杆了! 师:是的。说明,定滑轮的实质就是等臂杠杆,因此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它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师:动滑轮实质是什么呢?你们能指出动滑轮的支点吗? 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模型。/ 师:(教师边讲边演示2)我们看到滑轮随重物一起运动,滑轮的边缘处才是支点O所在的位置,/请同学们找出动力F1、阻力F2,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拉力F与O之间的距离为动力臂L1长度是圆的直径,/滑轮的圆心是阻力的作用点,长度是圆的半径。/由作图发现,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两倍。/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1)动滑轮本质是省力杠杆。/(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F=(G物+G动)/2。/(3)拉力方向改变,//L1的大小也要随之改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大小也改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培养有建模的思想,根据模型进行推理。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来重现下前一节课使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钩码的表格,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总比钩码重力的一半偏大,为什么呢?/ 在图中,我们看到,有2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钩码匀速上升,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2段绳子的拉力之和等于动滑轮的重加钩码的重,所以算出动滑轮的重为0.2N。/ 总结:定滑轮的实质是 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 杠杆。/滑轮组 新课引入 师:如果现在提升重物既要省力,还想改变施力方向,我们可以怎样用滑轮?/ 生: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绕线 师:尝试采用2个滑轮(滑轮重为0.2N)、细线、钩码支架等器材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生1:把绳子固定端系在定滑轮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向上,再经过定滑轮,拉力方向向下。/ 生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起来,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再穿过定滑轮,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 生3:把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另一端向上绕过定滑轮,再经过动滑轮,拉力方向向上。由三段绳承担物重,每段绳子承担物重的三分之一。 师:我们对照刚才三组同学绕成滑轮组,画图如a、b、c所示情况。 实验序号钩码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系在动滑轮上的段数n①②③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不迷信于教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使学生学会用眼观察、动脑分析、动手验证。实验结果:1:拉力大小接近于钩码与动滑轮重的二分之一。/2:拉力大小接近于钩码与动滑轮重的三分之一。/ 推论:用滑轮组去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滑轮组的应用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使用滑轮组能省力,还能改变施力方向,就像书上12页a图,小明现在地面上就能轻松地吊起摩托车,b图的起重机也使用了滑轮组,来提升较重的货物。/ 培养学生带着物理眼光去观察生活的能力。 轮轴 (1)课题引入 师:两名同学在比赛——右边的小马握住瓶子较粗的一端,而左边的小米握住较细的另一端,听到口令后,他们都向顺时针方向用力旋转,你们猜谁会赢?输的一方同学不服气,两名同学交换下位置,再做一次。发现站在右边的小米赢了。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握住粗的一端的同学赢了。/ (2)轮轴的实质——杠杆的变形 师:这就是轮轴的模型。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轮轴。例如,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组成。例如,门把手、扳手等都是轮轴。其实轮轴也可看成杠杆的变形。/我们也可以用轮轴把重物提升到想要高度,思考下,使用轮轴的目的是什么? 生:发现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使用轮轴的目的是省力。/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找用来测跳远距离的皮卷尺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思考下,使用这个轮轴的目的是什么?/ 生: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杠杆,目的是省距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的表达及总结归纳能力。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师生一起解答课堂开始时提出的疑惑。培养学生思考和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