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 5课,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等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墨法,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艺术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老师的演示示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提升绘画兴趣,学生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初步掌握山石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山石造型塑造。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高尚品德教育。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也影响对山水画审美感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治高尚的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山石画法为例,学习山水画勾、皱、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并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中国画的笔黑情趣。三、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宣纸、毛笔、墨、小盘子、笔洗等),展示白板等。学具:宣纸、毛笔、墨、小盘子、水桶等国画用品。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课件《黄山风景》让学生欣赏设置情境,由自然风景摄影图片引入本课的课题《中国山水画》。(二)、作品评析,直观感知1、师展示课件,以黄山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比较分析,看两幅图片,那一张更具有主题表达性,哪一张的艺术性更强?2、教师展示课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 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3、教师展示课件《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皱,富于变化。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适的意境。(三)、示范讲解1、师示范山石的画法步骤。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染整体-点苔醒画面(1)、勾 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能中侧用笔最好,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2)、皴、擦皴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3)、染在勾、皴、擦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4)、点 最后在石头的顶部或向光面用浓墨做一些点苔,用笔注意三三两两,疏密聚散。2、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小品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基础上再加画远山,近处画水,再加画几只飞鸟,营造一种意境。一张简单的山水画小品,就跃然纸上了。3、简单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点皴:(如雨点皴)像下雨时的雨点一样,故称雨点皴线皴:(如荷叶皴)像荷叶的叶筋排列一样,故称荷叶皴面皴:(如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木头一样,故称为斧劈皱。4、播放课件,将几种山石皴法展示(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练习要求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先运用“勾、皴、擦、染、点”的方法去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再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五)、作业展评,效果分析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五、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中国山水画山石的画法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小品勾皱擦染点《中国山水画》教学反思“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根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根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展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先欣赏课件黄山风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摄影和绘画作品比较分析艺术作品的价值表现,再分析中国画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整体感受及意趣表达,让学生讨论:在作品中看哪些技法表现,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本课教学内容可归结为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两个学习领域,为此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此为第二课时,山石的画法为主。运用勾皴擦染点等技法和多变的用墨表现无限的山石空间从而表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比拟观察,大胆动手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对作品欣赏的能力和对作品的评价能力都很薄弱,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美术课程欣赏。评述领域特别强调的.。好在大多数同学有极大的兴趣极高的热情,教师娓娓道来能够吸引他们,今后的教学中还是重在引导吧!在本课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墨色的浓淡和毛笔的干湿是学生难于掌握的。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墓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0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把问题留给学生,不要只是师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国画教学反思橙色的画教学反思版画教学反思[中国《山水画》教学反思]上中国山水画一课时,也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