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12.3 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课时)
一、探究物体吸热的影响因素
【活动】
【思考】
A、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较,
谁花的时间长?
B、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
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1、烧水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什么?
2、哪些因素影响水吸收的热量?
生活经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
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总结】
体验烧水过程,猜想水吸热的影响因素。
(Q)
(m t)
【思考】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温故:探究比较沙子与水升温的快慢
实验准备
课题
方案
探究比较沙子与水升温的快慢
1、准备两杯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2、准备两个火焰同样大的酒精灯,模拟太阳的光照(热源)
数据处理
思考
信息快递
温故:探究沙子与水的吸热能力强弱
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方法
如果热源和加热方式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加热时间长短代表吸收热量的多少
转换法
沙子

二、探究沙子与水的吸热能力强弱
数据处理
1、加热时间长短代表吸收热量 的多少
2、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得出结论
由图可知:相同质量的水与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吸热时间较长,
——所以水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二、比热容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呢?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温相同时,比较吸收的热量。
【思考】
【方法】
【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c)
【公式】
C =
Q:吸收的热量。
m:物体的质量。
t:升高的温度。
【单位】
J/(kg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在目前发现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分析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
2、水和冰比热容不同
3、通常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小。
物质比热容还与状态有关。
二、比热容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二、比热容
C水 =
4.2×103 J/(kg ·℃)
【意义】
1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4.2×103 J的热量
1kg水温度降低1 ℃放出4.2×103 J的热量
【辨析】
1.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 )
2.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 )
C =
Q = c m Δt
×
×
沙子

用相同的加热方式给 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沙子的升温速度更快
探究比较沙子与水升温的快慢
实验现象
三、比热容的应用
Δ t =
C沙 < C水
【致冷供暖】
三、比热容的应用
在这些过程中为什么都用水这种物质?
发动机水冷系统
散热器热水供暖
【分析】
1、C水最大,吸收相同Q, t不会太大。
2、C水最大, t变化相同,放出Q更多。
Δ t =
Q = c m Δt
【海陆风】
三、比热容的应用
白天:海风
黑夜:陆风
【成因】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吸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升的快,使空气对流,近地面风从大海吹来。晚上放热,海面温度下降较慢,风从陆地吹来。
【气候调节】
三、比热容的应用
想想这是哪个地方的谚语,为什么?
谚语:早穿皮袄晚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沙石比热容较小,白天阳光照射吸热,温度
升得快,晚上放热,温度降得快,日夜温差 大 。
反之,沿海地区,水比热容 较大,故日夜温差 小 。
【成因】
例1、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 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铅 0.13×103
B
例2、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则剩余酒精
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沸点
A
例3、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它们的比热容之比
为1:2, 密度之比为4: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
A.1:2 B.2:1 C.1:8  D.8:1
m 4:1
c 1:2
Q 1:1
Δ t =
A
Q = c m ( t末 – t初 )
例4.如图甲所示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中所示是记录牛奶和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应是 曲线(填“Ⅰ”或“Ⅱ”),水的初温是 ℃,牛奶的初温是 ℃,混合后,最终二者的温度是 ℃。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牛奶放出热量
是 J。(不计热损失)
热平衡:Q吸=Q放

50
10
20
= 4.2×103 J/(kg ·℃) × 1.5kg × 10 ℃
= 6.3×103 J
下 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