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 检测练习-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与法治 检测练习-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政治与法治 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下列观点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解决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8月16日是焦裕禄(1922-1964年)同志诞辰101周年。焦裕禄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县委书记,他的精神力量、人格光辉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依然怀念焦裕禄,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历久弥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焦裕禄,是因为他( )
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证明共产党员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③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部分地区受损严重。灾情发生以来,北京市超12万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与他们守望相助、共同战斗在抗洪抢险、打通生命线、清淤重建一线。党员干部下沉受灾地区( )
①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②彰显了党的执政理念,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突如其来的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有利于( )
①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③实现党与群众利益的完全一致
④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2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名。2021至2022年,打击“沙霸”“矿霸”等涉自然资源领域黑恶犯罪团伙310个。这说明( )
①党和政府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
②坚持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
③国家切实履行专政职能保障实现人民民主
④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3年8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汇报座谈会,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单位作工作汇报。会议围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情况及《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交流探讨,执法检查组成员提出建议。材料表明( )
①政府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②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履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职能
③人大常委会可以对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④政府部门积极改进工作,规范公正文明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谋划加强生态建设;省委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响应,杭州市春晖社区居民在社区支部的领导下设立了全国首个“5S”垃圾分类实践基地,类似的一项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首创,为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得益于( )
①促进省委省政府职能融合,推动形成发展合力
②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8月31日,贵南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贵南高铁沿线分布毛南族、瑶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开通运营将极大便利沿线各族人民群众出行,加快旅游等产业发展,对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贵南高铁的运营( )
①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安徽六安市县两级政协以打造“六安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为抓手,完善协商体系、推动方式创新,委员们开展走访调研,通过板凳会,田间地头协商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在助力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中,架起人民群众“连心桥”。“六安商量”( )
①是政协履行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②有利于民主党派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参与权
③广泛凝聚共识,将政协的优势作用赋能基层治理
④通过发展协商民主,解决了乡村治理存在的难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下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③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差别对待
④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和宪法实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向深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宪法全面实施。由此可见( )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立法权
②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法是与阶级和国家同时出现的
②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生的
③法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④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22年夏日多地开启高温模式,“雪糕刺客”这个词也在网上大火了一把。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并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对雪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市场主体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这表明( )
①加强市场监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②行政机关坚持规范执法,保障执法公开公正
③政府部门通过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当利益
④市场监督部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制定实施相应法律、法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2年4月26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照“纲要”,以下举措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①探索推行一体化极简审批。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提供更多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化繁为简,使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深入推进“放管服”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便利化水平
②创新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统一建成并持续完善“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依法执政,恰当使用自由裁量权
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政企沟通,在制定修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 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全面履行职能
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四级全覆盖,“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云南法网”、“12348”热线“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便于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文明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2023年7月20日,教育部通过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要求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适当,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此举有利于( )
①完善立法体系,实现行政处罚有法可依
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③落实公正司法,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④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3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印发的《河北省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一直以来,任性执法、逐利执法、一刀切执法等问题,饱受社会诟病。河北省出台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就是要设定具体的尺度和标准,规范和约束行政裁量权,真正给执法戴上“紧箍”,让裁量不那么“自由”。这说明( )
①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成良法
②行政执法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③政府要严格执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省政府作为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
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政治优势”党中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分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的依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
继2018、2019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作出有关指示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粮食安全问题,明确提出将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上日程。
为了适应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工作。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粮食法列入立法规划。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立法规划,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为第一类项目。围绕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工作人大代表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民声、察民情,积极建言献策。
酝酿多年的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六次会议两次审议后,先后两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国家机关、企业、种植户、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同时还积极发挥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汇民意、聚民智。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推动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不久就会出台,将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19.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材料一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他说,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理想人生。
材料二 环境问题不仅是重要的发展问题,还是现实的民生问题。在去年冬季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H省,为此H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H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H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国家“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理想人生”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谈谈H省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这样做的依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6日,四川省崇州市一小区内,一名随母亲下楼玩耍的2岁女童,透到一只未牵绳的宠物犬攻击。该犬对女童的撕咬长达几十秒钟,期间女童母亲虽及时做出了保护反应,但女童仍全身受伤严重。这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发生后,有关文明养宠和城市犬只管理的议题再次被提出。从不文明行为到严重的伤人事件,社会性应激导致矛盾加剧。央视名嘴白岩松针对近期频发的狗伤人事件发表了评论,他指出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暴露了社会治理中的一些问题。
事件发生后,各地针对不文明养宠物行为出台了相关政策。合肥市宣布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应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尤其是遛狗不牵绳的行为。同时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对于发现出门遛狗不牵绳的养犬人,将一律将狗捕捉,并根据情况给予养犬人警告或者罚款处理。此外,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将采取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在50至200元之间。南京市的“养犬新规”明确规定,在养犬重点管理范围内禁止饲养30种大型犬和烈性犬,以及由公安机关和畜牧兽医部门认定的成年犬体高超过61厘米的犬种。同时,南京警方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养犬的宣传活动,向养犬和有养犬意向的市民普及相关知识。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规范、引导社会公众正确饲养宠物。
(2)文明依法养宠,人人有责。请你为所在小区写一封文明依法养宠物的倡议书。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以内。
政治参考答案
1.D
【详解】②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都能够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②④正确。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解决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③:我国目前尚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B
【详解】①④: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历久弥新,说明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①④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②排除。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和发展的,与焦裕禄同志戳书时代不同,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C
【详解】①: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强调制度层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材料体现的是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带头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彰显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的宗旨,②③正确。
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要强调制度的完善和效能的提升,党员干部与群众共同战斗在抗洪抢险、清淤重建一线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①: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与从严治党没有关系,也不是从严治党的目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②④正确。
③:中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并不意味着与群众利益完全一致,“实现党与群众利益的完全一致”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③④:公安机关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以保障实现人民民主,体现了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③④符合题意。
①: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①说法错误。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6.A
【详解】①②:材料中市政府等单位作工作汇报,说明政府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也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履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职能,①②应选。
③:人大没有质询权,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③错误。
④:“政府公正司法”表述错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④不选。
故本题选A。
7.C
【详解】②④:浙江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谋划加强生态建设,履行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杭州市春晖社区居民在社区支部的领导下设立了全国首个“5S”垃圾分类实践基地,体现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②④符合题意。
①: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能,“省委省政府职能融合”的表述不准确,“职能融合”的表述不准确,①说法错误。
③:在我国,人民是间接管理国家事务,“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表述不准确,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①错误。
②:贵南高铁沿线分布毛南族、瑶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开通运营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正确。
③: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不符合题意。
④:贵南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贵南高铁沿线分布毛南族、瑶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开通运营将极大便利沿线各族人民群众出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A
【详解】①:安徽六安市县两级政协以打造“六安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为抓手,完善协商体系、推动方式创新,委员们开展走访调研,通过板凳会,田间地头协商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这体现了是政协履行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①正确。
②:材料中主体是政协,而不是民主党派,②错误。
③:委员们开展走访调研,通过板凳会,田间地头协商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在助力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中,架起人民群众“连心桥”。这说明“六安商量”能够广泛凝聚共识,将政协的优势作用赋能基层治理,③正确。
④:此举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存在的难题,而不是解决了,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①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①④说法正确。
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和歧视,但允许合理的差别,比如法律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①: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其常委会不具有“最高”立法权,①错误。
②③:根据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和宪法实施发表的讲话和文章可以得出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而不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D
【详解】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①说法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生的,②说法正确。
③: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说法错误。
④: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③: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对雪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这是政府部门通过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当利益的体现,也表明加强市场监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规范执法是指按照严密的法定程序,材料未涉及到规范执法以及执法公开公正,②不符合题意。
④: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人大,市场监督部门属于政府机关,不是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①:探索推行一体化极简审批。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化繁为简,使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这体现了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便利化水平,①对应正确。
②: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材料指向是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主体,②排除。
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政企沟通,体现了政府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履行职能,③对应正确。
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四级全覆盖,便于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正执法,而不是对应文明执法,④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B。
15.D
【详解】②④: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要求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
①:《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有利于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材料并不涉及“完善立法体系”,①不符合题意。
③: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D
【详解】①:材料未涉及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①不符合题意。
②:设定具体的尺度和标准,规范和约束行政裁最权,说明行政执法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②符合题意。
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③错误。
④:河北省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印发《河北省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办法》,说明省政府作为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职,加强防汛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和广大人民一起抗击汛情,风雨同舟,共抗疫情,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也体现了广大我们党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人民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分析】背景材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可联系党的地位和作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职,加强防汛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和广大人民一起抗击汛情,风雨同舟,共抗疫情。
关键词②:要求“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党中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可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忠实人民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①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依法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征求各方意见,广泛集中民智,使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反映人民意愿和意志。
③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中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④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或答“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考点考查:人民当家作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政治生活,属于大切口宏观知识考查,要求说明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可联系教材知识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②: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先后两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国家机关、企业、种植户、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同时还积极发挥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汇民意、聚民智→可联系教材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关键词③:围绕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工作人大代表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民声、察民情,积极建言献策→可联系教材知识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
关键词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审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9.(1)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是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②推进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④政府具有文化建设的职能,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人大: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制定相关条例,为治理空气污染提供法律保障。②具有监督权。监督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工作。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立法过程中须广泛征询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人大代表:①人大代表有法律赋予的义务,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②人大代表依法享有提案权,提出了加快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③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对政府有关治理空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问,监督好政府落实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分析】背景素材:国家关注现实的民生问题
考点考查: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术语原因类命题,设问要求回答国家“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理想人生”的理由,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中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可联系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是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政府具有文化建设的职能,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②: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理想人生→可联系教材知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推进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做法的依据,需要调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人大代表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依据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可联系人大具有监督权;民主集中制原则;
关键词②:H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可联系人大具有立法权;民主集中制原则
关键词③:在去年冬季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H省,为此H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H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可联系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①坚持良法善治,加强科学立法,完善宠物饲养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违法违规饲养宠物行为提供法律依据。②坚持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对不文明、违法违规饲养宠物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文明饲养宠物的相关法律法规进社区、入人心,引导社会公众文明养宠。
(2)尊敬的各位居民:
文明依法养宠,创建人宠和谐的美好家园,是每个养宠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倡议如下:
一,文明养宠携带爱宠出门时,请不要践踏草坪、花坛,请不要让你的宠物占用公共设施,宠物排泄后随手清理干净。
二,依法养宠请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宠物办好相关证件,定期注射疫苗,做好防疫工作。
三,安全养宠携带宠物出门时,请为宠物使用牵绳,主动避让行人和车辆,避免宠物接近儿童、老人和孕妇等特殊群体。
【分析】背景素材:宠物伤人纠纷
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国家应如何规范、引导社会公众正确饲养宠物。需要调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立法、执法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事件发生后,各地针对不文明养宠物行为出台了相关政策→坚持良法善治,加强科学立法,完善宠物饲养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违法违规饲养宠物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关键词②:同时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对于发现出门遛狗不牵绳的养犬人,将一律将狗捕捉,并根据情况给予养犬人警告或者罚款处理。此外,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将采取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在50至200元之间→坚持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对不文明、违法违规饲养宠物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关键词③:南京警方在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养犬的宣传活动,向养犬和有养犬意向的市民普及相关知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文明饲养宠物的相关法律法规进社区、入人心,引导社会公众文明养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为所在小区写一封文明依法养宠物的倡议书。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考生需注意试题知识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第二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