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大家排好队》
一.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是《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第三课,与前面两节课关于公共财物和公共卫生的教学是并列关系。本课由“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三部分内容组成,强调在公共场所有秩序,才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文明。此外还有由八幅图片组成的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目的是引导学生超越教条的排队思维,遵守规则的同时加入了人文关怀,做到有情有义合情合理。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排队,不插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本课的教学按照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从体验排队带来的好处着手,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需要排队的地方以及不同的排队方法,并在辨析与实际演练中掌握排好排队的要领和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我将《大家排队好》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还是排队好,第二课时包括哪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此教案为第一课时教案。
二.学情分析:
守规则、懂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孩子们通过一年级的铺垫,已经初步具备了谦让意识,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情需要有秩序、轮流进行,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处在形成阶段,规则意识不强,处理事情都是从自己的直觉感受和小功利出发,不习惯受到规则的约束,在课间游戏、领作业本等情况下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做到在公共场所排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懂得在公共生活中排队的必要性,知道自己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2.知道很多事情都要排队,以及不同的排队方式。3.明白对于规则,既要遵守也要懂礼,不能僵化地守规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交流讨论,明白排队的必要性,得出解决排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在公共场所主动排队、守秩序,同时懂得礼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排队的重要性,掌握排队的规则,学会如何排队。
难点:学习掌握排队的规则,懂得礼让是文明的更高表现。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还是排队好,导入课题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处处都需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要排队,排队都有哪些好处?
2.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如何排好队,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出排队的好处,学生在参与中思维得到发展,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超越自我思维,上升到更大的整体格局。
环节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教师活动
1.出示文明号火车,来到观察哨,让学生说一下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排队现象。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校园里的排队现象,并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言。学生拿出自己画的校园排队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场景、校园生活中,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为展开想象,知道自己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懂得排队的必要性。
环节三:怎样排好队教师活动
1.请同学进行情景表演,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讨论排队的规则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
2.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排队规则,特定场所不仅要排队,还要注意场地的排队要求,认识一米线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排队时还应当注意相关标识,然后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明白插队、占位是一种不文明现象,得出解决排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排队。
环节四:守规则懂礼让
教师活动:1.观看故事屋,说出乐乐到遇到了哪些不是先来后到的现象?2.请学生选择 4幅图来说一说乐乐该不该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聆听故事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在遵循排队规则的同时,懂得在特殊情况下要学会礼让,引导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
环节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2.让学生介绍每月 11 号为自觉排队日。
学生活动: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强化了本课的重点,内化了规则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