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广义意识理性认识思维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狭义广义狭义逻辑学科学思维第一单元:总论二三单元:分论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方法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第四单元:运用《逻辑与思维》整体感知人与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思考,有意识、有思维,并通过思维指导实践。论力气,人比不上野牛和大象;论奔跑,人比不上羚羊和斑马;论攀爬,人比不上猿猴和壁虎,那么为什么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呢?情境导入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目:思维的含义第二目:思维的特征第一单元——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科学精神:明确思维的特征,思维的意义,思维的作用。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广义和狭义)2、理性思维的意义3、思维的特征自主预习:结合优化设计,预习书本p.3-p.4A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是:如果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那么,B必定说其头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而B未说其头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所以,他头上戴的不是红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情境探究思考: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与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即从理性认识角度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含义(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理性认识 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思维的方式现象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本质直接感知不能直接感知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一、思维的含义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区 别 内容 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反映形式 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 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阶段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 直接性、形象性 间接性、抽象性联 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知识拓展】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观点辨析】1、思维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其形成离不开认识对象。( )2、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即从感性认识角度来说的。( )4、思维因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具有正确性。( )5、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属于理性认识,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 )√хх√√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手里端着鱼缸。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 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 ”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你觉得人们的思维具有什么特性?思维具有个体差异性情境探究①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来判断患者病情。②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③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预报震情。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思维的什么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依据已有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推断出相关新的认识等。这反映出。情境探究1、差异性不同人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及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即思维具有差异性。2、间接性①原因: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②含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二、思维的特征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树具有多样化的个别特征,从中揭示出一切树的共同属性是“木本植物”。在认识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中,思维具有舍弃认识对象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这反映出。思维具有概括性情境探究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想一想:上面的例子体现了思维具有什么特质?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思维具有能动性情境探究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概括性4、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认识对象思维能动的加工理性认识(正确和错误之分)感性认识材料二、思维的特征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关键词 见…而知…;通过…推断出…;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 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区别 含义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 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认识对象的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作用 ①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②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③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 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的基础。 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联系 间接性和概括性都能体现能动性。 【知识总结】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5、实践与思维的关系实践产生认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实践阻碍反作用于二、思维的特征能动性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思维的含义人类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意义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差异性思维的特征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的含义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小结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从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③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④思维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古代没有照相机,当捉拿一个犯人时,只能请画师画出犯人的画像。画师会依据目击者回忆的犯人的体貌特征加以揣摩,画出犯人的画像。因此,很容易出现犯人的画像与其真实样貌差别甚大的情况。这体现出( )①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②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③人的思维活动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④人的思维活动能够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C3、人们根据化石能够判断出远古人的生活习性;地震来临之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鸡鸭等动物会不断鸣叫,于是人们总结出动物出现异常现象时,可能会发生地震。由此可见,思维的重要特征是(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③抽象性 ④创造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典型例题】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而是梅。这是思维的( )①概括性 ②间接性 ③能动性 ④合理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因为有暗香传来,推断是梅花所传,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和能动性。应该选 C。这里没涉及概括性。合理性是涉及推测正确与否,它不是思维的特征。【典型例题】5、下列选项能够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特征的有( )A.人们能够依据科学知识回答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问题B.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C.任何发明家的原材料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他的实验室D.“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解析】A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B体现的是思维的能动性;C说明了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与题干无关;D是用“树”这个概念来概括所有“树”的共同属性。D【典型例题】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