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内蒙古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 第一单元 主题活动四《自主选题:我看中国传统节日》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内蒙古版《综合实践活动》三下 第一单元 主题活动四《自主选题:我看中国传统节日》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主题活动四 自主选题《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题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亲历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责任担当: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学习活动,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问题解决:能够提出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中可能遇到或需考虑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研究小课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创意物化: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实践活动,将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明白在做一件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重点 通过亲历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实践活动,将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明白在做一件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主题活动四 自主选题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传统节日吧!播放四大中国传统节日视频。 引起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自主选题:你还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行考察探究 请你结合之前的研究经验,自行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吧!我的研究主题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我的选题原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我的活动设计1.探究自己家乡的及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等。2.制作并执行传统节日研究计划。3.总结并通过手抄报形式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活动。我们来发现:【说一说】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试着说一说吧!我家乡的传统节日:1.那达慕节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2.还有火把节。这个节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3.还有敖包节和马奶节。【想一想】下面这些分别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习俗吗?1.“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在春节,人们会贴春联、大扫除、守岁、吃团圆饭、包红包……2.“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在这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郊游。3.“中秋节”: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祇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在这天,人们会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4.“端午节”: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端午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忆一忆】除了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它们有哪些习俗?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习俗以观灯及猜灯谜等为主。2.“龙抬头”:又称“春耕节”,为每年农历二月二,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3.“七夕”:为每年七月七,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二、我们来实践:关于传统节日,你们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我想要了解的问题:1.这个传统节日的日期是什么时候?2.这个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是什么?3.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和活动?4.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试一试】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和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本组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需要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等。XX小组中元节研究计划研究目标深入挖掘中元节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内容围绕中元节的起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步骤1.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法和参与人员。2.实地考察:对中元节的主要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当地习俗和文化传承情况。3.访谈调研: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情况。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5.撰写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中元节研究报告。预期成果1.梳理中元节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2.深入了解中元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想一想】研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着哪些问题呢?中国传统节日传承面临的问题:1.年轻人对传统节日认知不足。2.传统节日受到外来文化冲击。3.传承环境的改变使得难以保持原有的节日民俗习惯。【论一论】作为中华儿女,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怎么继承?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继承中国传统节日:1.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氛围。3.创新传承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宣传传统节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4.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珍视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5.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节日庆祝方式。实践不停步:【秀一秀】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将传统节日的资料整理在一起向大家展示呢?不如做张手抄报吧!希望你的手抄报可以完美展现出你们小组活动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来展示小组活动。【评一评】各组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成果汇报,请大家为你们小组的表现打分。引导学生填涂“小组活动评价表”。延伸拓展:1.花朝: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花神生日”“百花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2.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钩、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3.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学生梳理探究思路,填写“探究活动表”。学生分享家乡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学生思考图片所示节日起源与习俗。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学生讨论关于传统节日想要了解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制定传统节日研究计划。学生思考中国传统节日传承面临的问题。学生讨论如何继承中国传统节日。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现小组活动研究成果。学生填涂“小组活动评价表”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初步思考课堂任务。锻炼学生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考查学生常识积累。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沟通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及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能力。拓展学生知识储备。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家乡以及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并分小组制作和执行了传统节日研究计划,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观看一部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纪录片。搜集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第四课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一、我们来发现二、我们来实践三、实践不停步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四课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




【内蒙古版】三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实践选题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引入
03
任务单
04
实践记录
05
目录
成果秀秀
06
拓展延伸
07
课堂总结
08
作业布置
09
自主选题
自主选题
你还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行考察探究 请你结合之前的研究经验,自行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吧!
自主选题
我的研究主题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
我的选题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我的活动设计 1.探究自己家乡的及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等。
2.制作并执行传统节日研究计划。
3.总结并通过手抄报形式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活动。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亲历我看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责任担当: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学习活动,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问题解决:能够提出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中可能遇到或需考虑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研究小课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创意物化: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实践活动,将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明白在做一件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知导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传统节日吧!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等。
任务单
实践记录
我们来发现
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试着说一说吧!
说一说
实践记录
我家乡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节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还有火把节。这个节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还有敖包节和马奶节。
……
实践记录
我们来发现
下面这些分别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习俗吗?
想一想
实践记录
“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在春节,人们会贴春联、大扫除、守岁、吃团圆饭、包红包……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在这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中秋节”: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祇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在这天,人们会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
“端午节”: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端午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
实践记录
我们来发现
除了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它们有哪些习俗?
忆一忆
实践记录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习俗以观灯及猜灯谜等为主。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为每年农历二月二,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七夕”:为每年七月七,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实践记录
议一议
我们来实践
关于传统节日,你们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实践记录
我们来发现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我想要了解的问题:
这个传统节日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这个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和活动?
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实践记录
试一试
我们来实践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和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本组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需要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等。
实践记录
研究目标 深入挖掘中元节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研究内容 围绕中元节的起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法和参与人员。
2.实地考察:对中元节的主要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当地习俗和文化传承情况。
3.访谈调研: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情况。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
5.撰写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中元节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 1.梳理中元节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
2.深入了解中元节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XX小组中元节研究计划
实践记录
想一想
我们来实践
研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实践记录
中国传统节日传承面临的问题:
年轻人对传统节日认知不足。
传统节日受到外来文化冲击。
传承环境的改变使得难以保持原有的节日民俗习惯。
实践记录
论一论
我们来实践
作为中华儿女,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怎么继承?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实践记录
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继承中国传统节日:
1.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氛围。
3.创新传承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宣传传统节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
4.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珍视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5.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节日庆祝方式。
成果秀秀
秀一秀
实践不停步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将传统节日的资料整理在一起向大家展示呢?不如做张手抄报吧!希望你的手抄报可以完美展现出你们小组活动的研究成果。
成果秀秀
手抄报:
成果秀秀
评一评
实践不停步
各组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成果汇报,请大家为你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评价项目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综合评价
主题清晰
制作精美
富有创意
延伸拓展
花朝: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花神生日”“百花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延伸拓展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钩、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延伸拓展
重阳节: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板书设计
我看中国传统节日
我们来发现
我们来实践
实践不停步
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家乡以及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并分小组制作和执行了传统节日研究计划,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业布置
1.观看一部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纪录片。
作业布置
2.搜集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作业布置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