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 实验专题——力学实验(二)创新考查(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 实验专题——力学实验(二)创新考查(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实验专题——力学实验(二)创新考查
类型4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某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进行______。
(2)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丁、戊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由图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
调零
F1-F3
(3)以下选项中若_____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F1-F2=F3-F4  
B.F1-F3=F4-F2  
C.F3-F2=F1-F4
B
(4)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A的示数逐渐_______,B的示数逐渐_______,且A、B示数的变化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变小
变大
相等
(5)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可多选)。
A.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C.能同步观察测力A、B示数的变化
BC
2.某实验小组利用甲图所示的器材,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选择器材,验证猜想:
探究一:只选择器材a、c、d、e,就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探究二:只选择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编号),就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三:只选择器材a、b、d、e,就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e、f(bdef或者cdef 均可以)
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
A.比值法 B.等效法
C.控制变量法 D.估算法
C
(3)完成以上探究后,他们又按乙图所示的步骤进行了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
①称量出a金属块的重力G=F1=4.8 N;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_____N,则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_______N;
②将a金属块浸没到煤油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4.0 N,由此可知煤油的密度为ρ煤油=__________kg/m3。
3.8
1.0
0.8×103
类型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所用器材:轻质杠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容积为100 mL的空桶、重为 0.5 N的物体M、刻度尺、细线。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除杠杆自重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且方便测量力臂的长度
(2)把空桶悬挂在A点,物体M悬挂在B点时,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的长度为10 cm,OB的长度为20 cm,则空桶重为__N。
(3)若此时,往A点的空桶内注满某种液体,调节物体M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测得OC的长度为42 cm,则桶内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1
1.1×103
4.(2023 泸州)小明有一件重约15 N的工艺品,用细线悬挂两端点A、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他想用平衡的知识,通过计算在A、B连线上找出O点的位置,以便用一根细线系在O点将工艺品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并计算出工艺品的重力。小明身边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0~10 N)、一把刻度尺和若干细线,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1)取下工艺品,用刻度尺测出工艺品长度lAB=________cm,如图丙所示。
(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A端,B端用细线悬挂,平衡时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F1=8.0 N。
(3)交换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位置,平衡时工艺品的位置也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F2=6.0 N。
35.0
(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工艺品的重力G=____N。
(5)计算出O点到端点A间的距离lOA=____cm。
(6)反思:要准确找出O点的具体位置,除准确测量外,关键实验条件是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14
15
杠杆平衡条件
类型6 测量机械效率
5.(2023 湘潭)用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0 5 1.0 15 66.7%
2 4.0 5 1.8 15 74.1%
3 4.0 10 1.8 30 74.1%
4 6.0 5 2.5 15
(1)实验过程中,缓慢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________
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 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______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
匀速直线
0.05
0.05
80
(3)分析1、2、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_(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无关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
A.换用更轻的动滑轮     
B.加快提升物体的速度
A
6.某综合实践小组为教学楼一楼的台阶设计了一个无障碍通道,如图1所示。它其实就是一个斜面。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对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重G1的木块1、重G2的木块2、刻度尺、长木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为了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它的倾斜程度的关系,该小组做了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在实验中他们是如何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木块2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他们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木板__________拉动木块,此时的拉力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摩擦力。
(3)小组发现甲、乙、丙三次实验的拉力F1>F2>F3,所以他们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
不等于
在木块重力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越费力
(4)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实验更严谨,通过斜面高和长来确定斜面的倾斜程度,于是用刻度尺测量了斜面长为s,木块1长为a,三次实验的斜面高分别为h1、h2、h3,实验结束后他们发现,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请用所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乙图中斜面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他们通过计算发现甲、乙、丙的机械效率依次变小,于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按甲、乙、丙三种情况将木块1拉到顶端时,有用功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斜面越缓,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就越大,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就越_____,所以额外功就越_____,因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变小。
变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