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学知识拓展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国学知识拓展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诗游九州
——唐人唐诗
一、谈天说地(导入古诗)
二、古诗来袭(古诗讲解)
三、课内外作业
谈天说地
让我们来谈天说地,猜猜今天要学的古诗

小朋友们,你们都经历过离别吗,你们在和亲人或者朋友分开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古诗来袭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里描写了很多的事物,谁能说一说!
我们一起
看一看!
文学常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文学常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你知道这首诗
是几言的吗?
七言的!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诗词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诗词注释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诗词注释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找出古诗中藏着的秘密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今四川崇州
官名
城 阙 辅 三 秦
城楼,指代长安城
护卫
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风 烟 望 五 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与 君 离 别 意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 是 宦 游 人
出外做官
海 内 存 知 己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 涯 若 比 邻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并邻,近邻。
无 为 在 歧 路
无须、不必
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儿 女 共 沾 巾
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辽阔的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高耸的长安皇城,
风烟迷茫看不清蜀中的五津。
和你离别的情意深重,是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总会有知己存在,即使远隔天涯心也是近邻。
所以不要在这分别的岔路上,
像那些少男少女一样让泪水沾湿手巾。
诗词译文
课内外作业
我们的作业还有哪些呢,请完成!
课堂练习
1请给生字注音。
阙( ) 辅( )
宦( ) 歧( )
2请背诵诗句中带有词组“天涯、沾巾”的诗句。
课后作业
1、诵读诗词5遍并背诵
2、学习歌曲《送别》。
诗词选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唐·李商隐
诗词选读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唐·杜甫
后会有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