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诗游九州——唐人唐诗一、谈天说地(导入古诗)二、古诗来袭(古诗讲解)三、深思熟虑(古诗问答)谈天说地让我们来谈天说地,猜猜今天要学的古诗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古诗来袭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么么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诗?题壁诗!么一起诵读两遍!这首古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文学常识《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创作背景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诗词注释(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2)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3)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4)曲径:一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诗词注释(5)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6)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8)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诗词注释(9)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10)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曲 径 通 幽 处弯弯曲曲的小路禅 房 花 木 深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山 光 悦 鸟 性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 影 空 人 心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万 籁 此 俱 寂各种声音安静但 余 钟 磬 音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清晨我来访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静深远的去处,禅房被浓密的花木深深掩映。美丽的山中风光让鸟儿陶醉,潭水清澈映出清晰的倒影让人心变得空净澄澈。此时天地间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能听见寺里僧人敲击钟磬的声音。诗词译文深思熟虑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①这首诗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里是反衬。以声衬静,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2这首诗中两组对偶是哪几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3此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4此诗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此诗颔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曲径通幽课堂练习1请给下列词组注音。清( ) 晨 ( ) 曲( ) 径 ( )潭( ) 影 ( ) 万 ( ) 籁( )2诗中词组“钟磬”指的是什么意思?课后作业大声将古诗朗读五遍并背诵诗词选读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词选读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会有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m4a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八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