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任务一:凸透镜和惟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什么?(一)凸透镜1、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有 ,2、请画出如图所示的光路。3、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淺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这时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___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的作用,使叶子的温度升茼,而将叶子烧焦。4、 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下图所示;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2、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 有关。(二)凹透镜1、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有2、请画出如图所示的光路。探究任务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一)基本概念:物距: 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 表示。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倒/正 大/小 虚/实u>2fu=2ffu像距: 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 表示。跟踪训练:在图中标出物距和像距。(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表格。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2)如乙图所示,首先将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目的是 。当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处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 、的 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 、 、的 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4)如图乙所示,若将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这时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为了蜡烛成像在光屏的中间,需将凸透镜向 移动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物距倒数1/u和像距倒数1/u的对应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8cm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投影仪上B.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会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变大了的像C.若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可以适当地向下调整烛焰的高度,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D.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20cm6.完成下面的光路图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B.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在10cm至15cm之间C.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小一些的实像D.若仅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8.图甲是车门迎宾灯,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点亮光源后,在地面上出现清晰的像。(1)①在图乙中标示出物距; ②画出图乙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