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劳动创造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每个人奋斗的结果,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青少年要发扬实干精神,承担历史重任。 (二)课标分析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中国梦需要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甚至轻视劳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未来自然会实现,不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实干的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2.懂得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3.提高传承辛勤劳动、发扬实干精神的能力,增强接力奋斗的行动力。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实干的意义、价值,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创造未来。 五、教法、学法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1.教师:PPT2.学生:预习本课时内容、课前资料的收集教学活动1.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深入学生间的教学活动、启发、鼓励、评价、指正学生的语言、行为2.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策略1.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2.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3.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讨论、谈感受,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知道16宫格吗?当16宫格与名言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同学们从所给字里识别出一句名言。学生:回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过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播放幻灯片)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朗读)(二)讲授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将和乘务员小爱一起乘坐梦想列车,感受劳动带给我们的成就与喜悦。首先我们来到筑梦第一站——感悟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看完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谈一谈:你对国家取得的这些成就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政治上从妥协退让到中美贸易战的奉陪到底,从民不聊生到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从被日军肆意轰炸到今天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今天中国的护照不能带你去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只要你身处险境,五星红旗一定会接你回家,这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想一想: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教师:所以我们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无论是国家的大成就,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成就,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寻找最美的劳动者,并说说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都做了怎样的贡献?(学生回答)教师:其实,除了大家刚才说的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丽的身影,是大家的辛勤劳动,才让我们的校园变得干净整洁,是大家的辛勤劳动,才让147团的天更蓝,水更绿,是大家的辛勤劳动出,才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教师总结: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一些卓越的贡献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一些平凡的人,他们在实现自己致富梦的同时,无私奉献,为他人和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第二站——匠心筑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思考:港珠澳大桥对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一个个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教师:习近平主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实干在当下,只有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辉煌,把中国梦变成现实。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将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担负起历史重任,对国家负责。接下来,我们来到筑梦第三站——勇担责任教师: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党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我们青少年,我们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总结:青少年作为祖国发展中的一份子,要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勇于承担祖国未来发展赋予历史使命。在这节课的最后环节,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经典永流传中的歌曲——《少年中国说》,让我们一起歌声中感受青少年的意气飞扬,感受少年应肩负的历史使命。教师:相信大家在歌声里也感受到了少年的意气飞扬,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早日成为我们祖国未来的脊梁。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三)课堂小结今天的课堂将接近尾声,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却永不停歇,我们将一起和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昌盛,每一个人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开拓者和建设者,让我们将每一个平凡的梦想汇聚、整合,让我们将中国的梦想牢记心间,我们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十一、板书设计十二、课堂评价整堂课教学设计目标清楚明白、具体,以梦想列车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设计,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教学民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十三、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国家建设的成就、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为国家作贡献应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自己感觉在引导学生明确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时,道理讲述不够到位,这是本课的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