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测量平均速度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的学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实验,理解和领会平均速度的含义和公式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预习新知】
(一)预习新知
导学1:小艇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
用 表示小艇的运动快慢。
自主探究一:平均速度的测量
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原理: 。
原理图:
3、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底端C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B,测出小车到B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测下半段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应先用刻度尺测出下半段的路程,时间 ,根据公式求得,而不能使小车从斜面中间滑下后用停表测出时间,因为小车从顶端滑下和从中间滑下到达底端时速度是不同的。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s)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结论: 。
4、注意事项
(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 和 ,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 释放。
(3)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
(4)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巩固训练】
(一)巩固训练
1.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他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和全程及所用时间、。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
(2)小强调节木块的位置,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3)小强测得,,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和。请你判断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4)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5)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答案:(1);停表
(2)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3)小于
解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根据得到平均速度,本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计时方便。
(3)设全程的路程是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所以。
2.答案:(1)
(2)小;时间
(3)大;大
(4)0.25
(5)7
解析:(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原理为。
(2)实验中,斜面的倾角尽量小,使小车运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样误差会更小。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从静止出发,速度会越来越大,这样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倾角越大,小车速度增加的更快,所以平均速度更大。
(4)小车长15.00 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5)由于木板是120 cm,车长是15 cm,木板相当于8个车长,所以最多可以测量7组数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