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订立合同学问大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订立合同学问大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自主预习提示
阅读课本P23--27,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1、合同的含义是什么?种类有哪些?有何特点?
2、什么是要约?什么是承诺?
3、合同订立的程序是怎样的?
4、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5、口头合同的优缺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6、书面合同的优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必修四
统编版
3.1 订立合同学问大
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法律与生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教学重难点 核心素养
1.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 2.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 3.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 1.合同的含义、类型、及价值、合同的形式、订立过程与要求 2.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 政治认同:提高合同意识与契约精神,依法诚信参与社会生活。
科学精神:学习订立合同的技巧,在协商的过程中合理确定双方利益。
法治意识:用法律思维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类合同纠纷,善于用法律规范双方权利义。
公共参与:做一个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
一、生活离不开合同
议学情景一:
提到合同,我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幅幅庄重的合同签字仪式的画面。其实,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与合同打交道,乘坐公交车、买文具、点外卖,都是在与他人订立合同。
房产赠与
使用共享单车
乘坐公交车
超市购物
买卖合同
运输合同
租赁合同
赠与合同
议学任务:思考什么是合同,简要说明以下活动存在哪些合同关系?
一、生活离不开合同
1.合同的含义、种类、原则、意义
(1)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种类:合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
(3)订立合同的原则:
①自愿原则(最基本):无论哪种合同,都必须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
②平等协商原则: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才能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4)订立合同的意义:
①交易者角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就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
②市场、资源、社会财富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
③社会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名词点击:意思表示(≠意思)
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意思表示
内心意图
外部表示
明示(口头、书面)
默示(行为、沉默)
一、生活离不开合同
相关链接——格式条款 (自由意志的限制)
(1)含义: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火车站背面关于“乘车须知”的规定。
(2)作用与不足: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
(3)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限制对方的主要权利,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无效(比如霸王条款)。
——节选第497条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议学情景二:
材料一:2018年3月 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愿以每件59元的价格购买贵公司新款双钻陀螺玩具1万件,贵公司负责运输,货到付款,30天内答复有效。”3月3日,乙公司以电子邮件回复:“ 如果价格为每件65元,可以卖给贵公司1万件。”甲公司收信后当日以电子邮件回复:“如果价格降到每件62元,愿意购买8000件。”乙公司在3月5日回复: “如果降到每件62元,必须购买1万件。”甲公司没有回复。
材料二:小华去超市购物,从货架上拿了两个水杯,然后在收银台结账走人。小华和收银员全程未发一言。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讨论分析合同订立是否完成?合同订立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1.订立合同的阶段: 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
(1)要约
①含义: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主体: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
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
③要求: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要约不能随意撤销或更改)
④构成要件:
a.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如:数量、质量、价格等)
b.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约束
c.要约一般向特定的相对人发出。
(2)承诺:
①含义: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②生效时间: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
③构成要件:
a.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
b.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c.承诺必须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作出。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相关链接: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要约 要约邀请
含义 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举例 超市标明商品的价格,是对顾客发出的要约。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内容 具体明确,即是合同订立所必需的主要条款。 内容只是表达了行为人愿意订立合同的意图并不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含糊、不明确)
对象 一般只向特定的对象发出。 多数情况下向不确定的人发出
效力 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效力 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
正宗北京烤鸭便宜啦,快来买呀!
广告一:
不是要约。因为内容不确定、不具体。没有具体到烤鸭多少钱?所以其广告 是要约邀请。
(不具有法律效力)
广告二:
是要约。因为内容具体确定,在宣传材料上配图并明确规定:烤鸭一只58元、半只38元等,则属于要约,不得反悔。
(具有法律效力)
要约人:甲公司
受要约人:乙公司
要约
“愿以每件59元的价格购买贵公司新款双钻陀螺玩具1万件,贵公司负责运输,货到付款,30天内答复有效。”
“ 如果价格为每件65元,可以卖给贵公司1万件。”
新要约
“如果降到每件62元,愿意购买8 000件。”
“如果降到每件62元,必须购买1万件。”
没回复。
新要约
新要约
显然本案例中受要约人没有作出承诺,合同订立没有完成。
处在反复协商阶段
材料一 :
要约人:超市
受要约人:顾客
货架上超市标明商品价格
顾客从货架上拿商品去结账
要约
买卖合同订立完成
承诺
材料二 :
案例分析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3)新要约
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
相关链接: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店家:水果打特价了,买得越多越便宜,快来买。
顾客:我想买苹果,苹果怎么卖?
店家:有两种,这种9块一斤,这种6块一斤。
顾客:有点贵,9块一斤的便宜点?
店家:你要诚心买,那行,8块一斤!
针对训练:要约、要约邀请、承诺、新要约
内容不明确,要约邀请
价格不明确,要约邀请
内容明确,要约
内容变更,新要约
承诺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2.合同的效力
(1)订立合同无效情形
①合同的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②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2)有效合同的要求
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法律鼓励交易,从严认定无效合同。
提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
但是,他们可以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还可以订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如乘坐交通工具等。这会构成有效合同。
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
区别 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
行为人角度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不予以追认的
外在行为与内心意思是否一致 意思表示真实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是否合法合理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
知识拓展:合同的效力
有效合同
①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但是,他们可以订立纯获利的合同,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还可以订立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如乘坐交通工具等。这会构成有效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所有合同都是无效的,包括纯获利行为的合同。
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
(1)类型
14
(2)效力
A.无效合同是自始无效的。所谓自始无效,就是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以后也不会转化为有效合同。由于无效合同从本质上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国家不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对于已经履行的,应当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方式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B.效力待定的合同在没有确认之前是无效的。
C.可撤销的合同在没有撤销之前是有效效的。
4.有效合同的要求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内容合法,符合公序良俗。
三、立字有据更可靠
镜头一 :某商家在现场营销中口头声称,集够一定数量的“赞”可兑换礼品。小羽参加了该活动,结果与商家联系兑换礼品时,商家却称“一个月后兑换”,后又以“礼品兑换完毕”为由拒绝履行承诺。
礼品兑换完毕!
我有短信记录!
镜头二: 王某因租房找到房主张某。两人在短信往来中明确了房屋租赁的价格及期限后,王某入住。入住后不久,周围房租大涨,张某反悔并给王某发函,以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为由,要求解除合同,遭到王某拒绝。张某为此诉至人民法院。诉讼中,王某以短信记录为证据,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议学任务:
请简单说明上述镜头分别涉及哪种形式的合同?合同形式是否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三、立字有据更可靠
1.合同订立的判断、合同形式、意义
(1)合同订立的判断: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外,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
(2)合同的形式: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直接履行的行为。
(3)采用不同形式合同的意义:
何种形式订立合同,有时会对当事人能否顺利实现其合法权益产生影响。
2.口头合同
(1)含义:
口头合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
(2)适用范围:
它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
(3)优点:
口头合同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4)缺点:
口头合同的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三、立字有据更可靠
3.书面合同
(1)含义:
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优点:
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
(3)适用条件
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4)成立条件:(p27相关链接一)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4.订立合同的要求:应当树立合同意识,尤其要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
【特别提醒】:(1)由直接履行的行为产生的电子合同在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网购)
(2)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课堂小结
订立合同学问大
订立合同的阶段
合同的效力
生活离不开合同
要约承诺订合同
立字有据更可靠
合同的含义、类型与原则
订立合同的意义
合同的成立判断、形式
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
订立合同的要求
易错易混练习:
1.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要约就是要约邀请。 (×)
解析: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意义。
2.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要约与承诺是固定不变的。 (×)
解析:合同订立的过程可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但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则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见,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要约与承诺是可以变化的。
3.订立合同就当然意味着合同生效。 (×)
解析: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4.法律采用鼓励交易原则,从宽认定无效合同 (×)
解析:法律采用鼓励交易原则,从严认定无效合同,当合同效力发生争议时,尽量解释为有效。
5.我们常说“空口无凭”,订立合同必须是白纸黑字的合同书才可以。(×)
解析: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取特定形式外,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无论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同。
1.“双减”政策实施后,小玲妈妈为高一的小玲报名寒假兴趣班,微信记录如图所示。小玲去上课时被要求在报名表上签字,其上记载:课费不退。后受疫情影响小玲未能完成剩余9次课程,小玲妈妈向兴趣班主张退费被拒,遂诉诸法院。本案中( )
①销售人员发送价目表的行为是要约邀请,具有法律约束力
②合同在回复“好的”时成立,“课费不退”不作为合同内容
③合同自小玲签字时生效,可以主张不可抗力请求退费
④合同系以书面形式订立,微信记录构成电子数据证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C
2.(2022·辽宁·高考真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小玲妈妈为高一的小玲报名寒假兴趣班,微信记录如图所示。小玲去上课时被要求在报名表上签字,其上记载:课费不退。后受疫情影响小玲未能完成剩余9次课程,小玲妈妈向兴趣班主张退费被拒,遂诉诸法院。本案中( )。
①销售人员发送价目表的行为是要约邀请,具有法律约束力
②合同在回复“好的”时成立,“课费不退”不作为合同内容
③合同自小玲签字时生效,可以主张不可抗力请求退费
④合同系以书面形式订立,微信记录构成电子数据证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C
3.2022年,比亚迪汽车爆款,某甲代理店进了10台比亚迪汉,为了快速卖出,于是张贴广告,广告内容为:“本店销售比亚迪汉,29.8万一台,无需等待,欲购从速!”乙看到广告后,拿出29.8万元去店里说我要购买比亚迪汉,却被告诉已经售完。乙一怒之下对广告内容拍照,以此为证据将甲店告了,本案中( )
①甲店发出的是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②甲企业发出的是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乙的行为属于承诺,合同达成,故甲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④购车合同没有签订,合同没有达成,甲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课堂练习
B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信息处理者采用格式条款与自然人订立合同,要求自然人授予其无期限限制、不可撤销、可任意转授权等处理人脸信息的权利,该自然人依据民法典请求确认格式条款无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规定中提到的信息处理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意思表示不一致
②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是对隐私的尊重,能够维护自然人的身份权
③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对信息处理者的违法行为提出无效请求
④订立合同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法院可以依法对违法合同宣布无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堂练习
B
5. (2022·北京朝阳期末)小李在某网店购买一部手机,下单后店家一直没有发货。小李与网店客服联系后被告知:销售人员对销售方案理解有误,标错价格,无法发货,希望小李能主动取消订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网店在网站上展示所售货品信息,并明确定价,属于拍卖公告类的要约邀请
②小李了解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后,提交相应的订单,属于对要约作出承诺
③因为销售人员理解有误而标错价格,所以该合同并没有生效,卖家可以撤销
④小李下单成功,双方电子合同成立,商家如拒绝发货属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