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活动
主体
发展
趋势
国际组织
经济上:经济全球化
主权国家
一般:国际组织的基本常识
个别:
政治上:世界多极化
走进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国体
政体
影响政治运行的主要力量
结构形式
联合国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代
国际
政治

经济
选必一逻辑体系:
第一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发展格局)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政治认同: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法治意识:
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
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提示
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8---64,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2、如何理解比较优势?
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及具体表现?★★★★★
4、跨国公司的含义、地位、目的、经营方式及影响(积极和消极)
★★★★
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
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生活中能处处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目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含义:
(2)地位:
(3)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
(4) 主要表现: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
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P59相关链接)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
①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②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③作用: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相关链接:比较优势
思考1:甲乙两国存在的比较优势各是什么?
思考2: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800千克
或生产
600千克
甲国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1000千克
或生产
1200千克
答案提示1:甲国应该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应该生产肉类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2: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赚取外汇),从乙国进口肉(代替自己生产);乙国向甲国出口肉(赚取外汇),从甲国进口粮食(代替自己生产) 。
各国应该生产自己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提高效率!
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名词解释:机会成本
以甲国为例,甲国生产粮食的同时就要放弃生产肉的机会,甲国获得生产粮食的收入的同时也就失去了生产肉获得收入的机会,甲国放弃生产肉所获得的收入即为生产粮食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乙国放弃生产粮食所获得的收入即为生产肉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思考1:如何判断甲乙两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谁高谁低?
“甲国800千克粮食=600千克肉=乙国500千克粮食”
甲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要低于乙国
思考2:生产全球化有什么作用?
促进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
原因
牛刀小试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资源生产某种产品必然要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放弃的其他产品量就是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某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生产者,那么,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下表是在使用资源相同情况的条件下,甲乙生产情况如下:
下列关于甲与乙的说法正确的(  )
A. 甲在生产牛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B. 乙在生产牛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C. 甲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高于乙
D. 乙在生产牛肉和小麦两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
B符合题意,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甲生产1kg牛肉的机会成本是(放弃)4kg小麦,乙生产1kg牛肉的机会成本是(放弃)2kg小麦,因此,乙生产牛肉的机会成本低于甲,具有比较优势;C不合题意,甲生产1kg小麦的机会成本是(放弃)1/4牛肉,乙则是1/2牛肉,因此,甲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乙;D不合题意,乙在生产牛肉和小麦方面均拥有绝对优势。
B
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易范围越来越大。
交易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2)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
含义 贸易一旦跨越关境,就成为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形式 出口贸易 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本国-外国)
进口贸易 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外国-本国)
转口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由第三国买卖)
过境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运输如果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而言,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经过第三国)
贸易顺差越多越好。(X)
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严重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长期大量贸易顺差,也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思考:如果生产全球化强调生产领域的全球协作,贸易全球化强调交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强调什么?
金融市场全球化
资本流动全球化(跨国投资)
金融机构全球化
包括 A B C
(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
①原因: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②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国际投资、跨国/海外兼并(并购、收购)、 对外投资设厂、购买别国股票/债券)
③包括: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
国际金融中心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
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
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
或区域。如纽约、上海、香港等金融中心。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原因 表现 侧重 联系
生产全球化 科技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加强 国际分工与协作 生产领域
贸易全球化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对国际贸易依赖度不断提高 出口贸易(本国卖外国) 进口贸易(本国买外国) 转口贸易(在第三国买卖) 过境贸易(过第三国国境) 交换领域
金融全球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海外投资/并购、引进外资 投资领域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相互促进
基础
促进
基础
促进
探究分享
思考探究
材料三:“我”所在的公司约有18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在全球195个国家中,公司投资创立了241家子公司,“我”的大领导任正非先生在新西兰宣布,即将要在新西兰追加投资4亿新西兰元。
材料一:C919的两台发动机为CFM LEAP-1C型号,由CFM国际公司生产,是法国的SAFRAN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合资公司。C919的液压系统由意大利的ATRIO公司提供。C919的起落架由德国科隆捷公司生产。
材料二: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10月手机出口数据显示,10月手机出口增速从-7.1%大幅回升至21.8%,创一年来最高增速;10月手机出口金额187.39亿美元,同样创历史当月最高值。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思考: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什么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它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目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 必然结果
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
新的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物质技术
基础
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
形成
1、根本原因:
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
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
2.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资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资本论》
3.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域限制, 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提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4.其他因素(补充)
物质技术基础:新的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目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含义:
2、地位:
3、目的:
4、经营方式:
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P63相关链接:跨国公司应该具备的三个要素)
对外直接投资,(P64相关链接)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实现利益最大化
注意:除跨国公司外,国家、国际组织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1)积极影响:
①推动着生产、贸易、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②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消极影响:
①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5、跨国公司的影响
有人认为,跨国公司是鲜花;也有人认为,跨国公司是祸水。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1)跨国公司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跨国公司基本上都采取总部经济模式,进一步实现了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例如,华为P40,其主板和硬盘是由中、美两方技术人员在美国分公司研发提供的,光驱是由中、日两方技术人员在日本分公司研发提供的。此外,华为基于全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借助俄罗斯人出色的数学计算能力,突破了移动网络的特殊瓶颈,带动了全球化进程。
②跨国公司推动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①跨国公司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资源配置的优化;
③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一些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逐渐显现垄断态势,许多国内企业遭到蚕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凭借其雄厚资本,仅用几年的时间就把其品牌完全根植到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脑海中,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饮料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具有显性的垄断地位。此外,一些跨国企业还成为了国家实现污染转嫁的工具,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政府支持下于80年代在印度成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结果不久,这家工厂40吨毒气泄漏,引发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生态灾难。
(2)跨国公司的消极影响:
①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归纳整理: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影响因素 经济全球化
根本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物质技术基础 新的科技革命,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根本动因 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重要载体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
辨析: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吗?二者有什么不同?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区别
联系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强调“要素全球配置”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即国家间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强调“政策的一体化”
主体并不一定是政府
主体是政府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认识经济全球化
含义、特征
根本原因
含义和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主要表现
体制机制
根本动因
跨国公司的构成要素
生产与经营:目的、方式、投资动机
跨国公司的影响
课堂小结
易错易混辨析:
1.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
2.经济全球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3.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
4.跨国公司的影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 )
5.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到处奔走,目的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6.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7.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
解析:× 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


解析:× 跨国公司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解析:× 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是这三个。
(2020天津·高考)近年来,有外资企业将部分产业链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中国劳动力的素质、技能较东南亚国家有优势,且产业链转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之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大规模流出。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B.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C. 资本的流动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D. 对外开放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
C
(2021河北·高考)我国在坚持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鼓励高水平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购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目前我国已成为双向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资202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
①实现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的目标要求
②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布局
③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大力推进与近年来国际经济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④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与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C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澜湄合作机制成立6年多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围绕水资源合作召开部长级会议,成立水资源合作中心,举办合作论坛,开展近60场次技术交流活动,招收培养100多名湄公河青年水利人才,实施包括大坝安全、农村安全饮水、水文监测及预报预警等在内的一系列项目。澜湄水资源合作( )
①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
②能够推进流域各国务实合作、巩固政治互信
③反映流域各国坚持相同的对外交流合作政策
④有利于增进流域各国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