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4节-电流的测量-15.4电流的测量-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4节-电流的测量-15.4电流的测量-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15.4 电流的测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 九年级
实验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

创新点和反思

实验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

创新点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流的概念,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只有熟练使用电流表,才能为下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做好充分准备。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强度的意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学会运用“类比-建构”
的方法进行电流概念的建构。
【2】探究电流表使用规则
,学会运用“反证法”和
“替代法” 进行实验探
究与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
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安培的简介,
培养和教育学生刻苦专心
的学习精神。
【3】通过鼓励质疑,培
养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
实验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

创新点与反思

重点:
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电流概念的建构。
难点:
熟练运用反证法、替代法进行电流表使用方法的证明。
二、实验内容设计
两大实验板块
板块一:
电流的概念
板块二:
电流表使用
根据三维目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
本节课实验内容设计为:
两个板块,总计8个演示实验,6个分组实验。
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
范例教学
演示实验:8个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组实验:6个
实验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

创新点与反思

方法一:
运用新器材提高演示效果
方法二:
使用新技术创新实验
三、实验方法设计
8个演示实验
实验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过程

创新点与反思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四、实验教学过程
四、实验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一
突出重点:电流概念的建构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一
演示实验1
利用水流演示仪演示水流强弱变化。
类比迁移
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进一步定性的感受电流的强弱,同时也使这部分知识不再抽象,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分组实验1
利用桌面器材使同一灯泡亮度发生变化
突破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环节二
改进教法:
“电流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难点,对于这一部分,比传统教法增加运用“反证法”进行实验证明的环节,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实验能力。
电流表
使用方法
1.必须串联
2.必须正入负出
3.必须选择
合适量程
4.不能短路
课内自学提炼:“电流表使用方法”
提出注意事项,让学生动手实验学以致用,并记录测量数据为后面证明“必须选择合适量程” 埋下伏笔。
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流
(用小量程)
分组实验2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并类比“二力平衡” ,运用“反证法”进行实验证明
电流表
使用规则
1.必须串联
2.必须正入负出
3.必须选择
合适量程
4.不能短路
演示实验 “反证”1、4
当前实验室的电流表不理想,电阻较大,即使把电流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也不能把灯泡短路 ,不利于学生理解电流表的实质,所以不适于学生分组。
【反证】电流表必须串联
我的新器材新电流表,内阻很小,表盘很大,比较理想,适于演示。
将新“电流表” 并联在用电器两端
演示实验2
运用新器材提高演示效果
“电流表
必须串联”
反证成功!
演示实验3【替代】
将“电流表” 换成“导线” 并联在灯泡两端
使用新技术创新实验
演示实验4 【替代】
将“导线” 换成“锡箔纸” 并联在灯泡两端
使用新技术创新实验
锡箔纸
导线
电流表
【反证】电流表不能直接连电源两端
等效
替代
演示实验2、3、4
电流表
导线
锡箔纸
电流表和锡箔纸
都相当于导线
深化提炼演示实验2、3、4
根据以往经验,将“电流表直接连电源两端” 虽然学生可以进行,但实际中不少同学易操作失误,导致损坏电流表,教师虽然可以用“试触法”进行演示,但也容易影响电流表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一点我们结合以上演示实验等效出的结论:“电流表相当于一根会测电流的导线,锡箔纸相当于与导线”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5 【反证】
用锡箔纸模拟导线代替电流表,证明“短路” 的危害
演示实验6 【再次反证】
用口香糖锡箔纸模拟导线代替
电流表,证明“短路” 的危害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电源两端” 反证成功!
电流表
使用规则
1. “并联”试试
2.“负入正出”试试
3.“换量程再测” 试试
4. “短路” 试试
分组实验 反证2、3
分组实验3:【反证】
将电流表反接“负入正出”
反证成功!
分组实验4 【反证】
换用量程测电流(大量程)
数据处理
小量程 0-0.6A I=0.32A 更精确
大量程 0-3A I=0.3A 不精确
反证成功!
收集学生在观察和使用电流表时的一些困惑,进行分组实验答疑,例如:
分组实验5,为下一节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合理猜想与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分组实验5
调换电流表位置,观察示数是否变化
分组实验5
调换电流表位置,观察示数是否变化
分组实验6,增加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实验6
电流表调零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环节三
升华主题: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测量通人体的电流(双手干燥)
演示实验7 【拓展应用】
测量通过人体的电流(双手浸湿)
演示实验8 【拓展应用】
通过演示实验7、8让学生感受不能湿手碰电器,为后面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做好铺垫,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创新点及反思与自我评价
亮点1:
自制水流演示仪类比电流
亮点4:
实验器材生活化,简易化
亮点3:
多演示,
多分组
亮点5:
实验效果可视化强
亮点2:
运用反证法证明
电流的测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