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课 题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简单的问题。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与应用。4、学习用“等效替代”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重 难 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探究 难点:“等效替代”方法、虚像的含义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 二、展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及流程(13分钟) 独学 组学 展学 检学 看下面的视频,你知道是为什么蜡烛没灭吗?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简单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与应用。 4、学习用“等效替代”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认识平面镜 让我们看看真相吧!播放视频。 原来利用镜子成像骗过我们的眼睛,生活中还有很多平面镜成像情况,比如(出示平面镜成像图):美丽的风景在平静的水面中的倒影显得格外迷人。生活中还有其它物体也可看作平面镜,同学们能说说吗? 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面,光滑大理石面都能成像。我们把反射面呈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并展示平面镜的符号。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次数123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距)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 计划,设计实验: (1)怎样才能既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像?目的是什么? (2)怎么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4)手放在玻璃板后的“烛焰”上,会疼吗?如果拿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不能呈现出像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填入表格: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停止移动,观察像的特点。注意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4)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5)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再做两次实验。 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规律? 老师总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若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后,镜后的蜡烛与像还能重合吗? 投影展示成像过程,并指出:反射光线的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可以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方法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分别作图展示。 出示练习,学生练面镜的应用 在生活中平面镜用得最广泛的是什么? 对,平面镜可以成像。展示图片:舞蹈演员用平面镜可以矫正身姿,医生可以用平面镜检查病人口腔。平面镜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水艇的潜望镜也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保证潜水艇在海面下航行时,也能观察到海面上的敌船。 思考讨论,感觉很奇妙。 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平静的水面 学生猜想:猜想一: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里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猜想二:平面镜里的像比物体大,平面镜里的像物体到镜面距离不相等;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回答: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多次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学生作图。 成像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巩固练习 附: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 1.40页活动探究。 目标检测1题---5题。 巩固6---9题。(40--41页) 活动手册: 提升10---12题(41-420页) 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虚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形成虚像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