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8.3 法治社会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目录法治社会的内涵12建设法治社会课标要求: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学习目标:1.阐明法治社会的内涵。2.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2.说明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阐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3.阐述宪法法律至上的道理;综述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政治认同:认同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科学精神: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法治意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建设法治社会。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教学重难点: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1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相关链接: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社会的特征2、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1)从法治意识来看,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探究与分享:随着我国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从2011年“醉驾入刑”后,酒后驾车行为及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你身边是否存在酒后驾车行为?治理酒后驾车还可以有哪些做法?请你提出建议。提示:存在。(1)治理酒后驾车行为除了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集中整治力度,还要广泛宣传,源头劝导,发动社会共建共治。(2)建议:教育部门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劝阻家长酒后不开车。社区也要对居民加强教育。(2)从法律实施来看,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3)从实施效果来看,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和解: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仲裁: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诉讼: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建设法治社会2二、建设法治社会1、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建设法治社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与时俱进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积极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2、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具体任务)(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①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②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提示:①人民调解是指依法产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感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积,人民调解员来自群众、服务群众,人民调解坚持平等自愿原则;人民调解程序灵活便捷、不拘形式,③人民调解的特征:具有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特征。人民调解的这些特征,有利于纠纷当事人自愿选择和接受调解,不妨碍在调解不成时另行使诉讼权利,体现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和作用。探究与分享:老王和老许两家是邻居,因为雨水排放问题产生纠纷,甚至动手打架。听到这一消息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连忙赶到现场。主任指出他们不该动手,待他们情绪稳定后,给他们讲道理、说法律,分析利弊,帮助他们认识动手打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经过劝导,两家最终协商解决了雨水排放问题。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来自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处于预防化解矛盾的最前沿。通过人民调解,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人民调解制度已至成为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重要方式。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人民调解制度是如何发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作用的。(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对象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劳动行政裁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裁决。例如,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侵权人之间发生争议,可以向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裁决。例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侵权人侵犯了其专利权,可以向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裁决,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行政复议:指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的活动。例子:因为打人,被公安局行政拘留十天,你不服,认为处罚过重,向上级公安局提出要求撤销对你的处罚,重新作出处罚决定。2、建设法治社会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三大目标,也是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法治就是残缺的,其总体目标就无法实现,依法治国就会出现偏差,法治建设也就无法成功。为此,必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①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共同构成法治社会的政治基础。③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④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课堂小结例1:蚌埠市淮上区现建有10个区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街(乡)人民调解委员会、180个社(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以社区(村)调委会为基础,以街(乡)调委会为骨干,以企事业单位、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补充,以区、街(乡)、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为纽带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密切配合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街道公正司法,避免基层矛盾纠纷B.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C.政府严格执法,建设和谐美丽家园D.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治观念解析:B 设立调解委员会等做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不能避免社会矛盾,A错误。某区通过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工作室,使调解服务覆盖全区,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群众权益,缓解社会矛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B正确。题干中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群众权益,缓解社会矛盾,而不是加强法治宣传,也不涉及政府严格执法,C、D不符合。 例2:某地在法治社会建设上进行了全方位的、长期性的努力: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首创“百姓法治讲堂”,实施“定制式普法”;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矛盾。该地做法表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缩小法律援助范围③鼓励人们用各种手段表达自己利益诉求④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B 创新普法宣传模式体现①,开辟“绿色通道”体现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②错误;该地做法旨在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③错误。 例3: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这表明( )①杜绝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②深化改革,从有限政府向全能政府转变③以法治精神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④以法定责任治理政府权力的越位和缺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C 杜绝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此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②错误。题中政府清单,表明以法治精神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法定责任治理政府权力的越位和缺位,③④符合题意。例4:近年来,安徽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对佩戴头盔、悬挂号牌、违规改装等进行了规范,与此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公共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这主要得益于( )A.法治国家建设,实现科学立法、良法之治B.法治社会建设,引导普遍遵守、社会和谐C.法治政府建设,确保智能高效、廉洁诚信D.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解析:B 安徽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属于法治社会建设,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