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乐音的特性+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乐音的特性+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2节 乐音的特性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重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音调和响度。
生活中的物理
  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利用它通过一根木棍的敲击就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教师可以展示水瓶琴演奏(或吹笛子、或自制柳哨等)视频给学生看,这样更直观形象。
·导学建议·
重点梳理
响度
1.物理学中,声音的 强弱 (或 大小 )叫作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 。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大 ;物体的振幅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小 。
强弱 
大小 
物体振动的幅度 
大 
小 
1.看电视、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响度 。
音调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 高低 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简称 赫 ,符号为 Hz 。

度 
高低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快慢 
赫兹 
赫 
Hz 
3.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 高低 ,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高 。
高低 
高 
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高低 。
音调高低 
音色
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 不同,发出声音的 音色 就不同。
2.借助仪器观察乐音的波形图像,发现乐音声源的振动是 有 规律的。
结构 
音色 
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 D )
A.音调 B.响度 C.声速 D.音色
D
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等因素而变化。初中阶段的男同学,随着身体的发育,声带会变宽、变厚,音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改变敲击音叉的用力大小,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否变化。
1.音叉发出的声音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答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答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听到的声音大小(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答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仔细感受:老师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课,当他从教室的一边走向另一边时,听声音的大小变化。
1.在此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响度)有什么变化?
2.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答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导学建议·
探究前,教师可按学生分组数目准备一些较长的橡皮筋,发放给各探究小组,方便分组探究展示。进行本探究时,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再由学生完成“动手操作”。
实验演示: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可以听到纸片发出“嚓嚓”声。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仔细听声音的变化。
1.纸片在木梳齿上快些划过时,木梳齿振动快,还是慢些划过时,木梳齿振动快?
答 纸片在木梳齿上快些划过时,木梳齿振动快。
2.木梳齿振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答 木梳齿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动手操作1: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
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1.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快,还是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
答 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
2.塑料尺振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答 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动手操作2:如图所示,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听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况。
(a)       (b)
1.分别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和松弛的橡皮筋,哪次橡皮筋振动快?
答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得更快。
2.塑料尺振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答 橡皮筋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总结: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高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 低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低 。
高 
高 
低 
低 
生活中音调高低的判断
我们听起来比较尖、细、脆的声音的音调高,比较浑厚、低沉的声音的音调低。一般情况下,儿童说话声的音调比成年人的高,女性声音的音调比男性的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