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汽化和液化+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汽化和液化+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方式。
2.通过学习后能辨别和描述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并知道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探究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的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生活中的物理
如图所示,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子是针尖状的,其实是运用了物理知识,同学们知道其中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吗?
【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在高原上用普通的锅是煮不熟米饭的,后来人们发现利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重点梳理
汽化
1.概念:物质由 液 态变成 气 态叫作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和 沸腾 。
蒸发
1.概念: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2.条件:蒸发在 任何温度 下都能发生。
液 
气 
蒸发 
沸腾 
表面 
任何温度 
3.作用:液体蒸发时需要 吸 热,有制冷作用。
吸 
·导学建议·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蒸发制冷,不但周围温度降低,自身温度也降低。
1.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A )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D.湿度
A
沸腾
1.概念:在液体 内部 和 表面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
2.沸点:液体 沸腾 时的温度叫作液体的沸点。
液化
1.概念:物质由 气 态变为 液 态叫作液化。
气体液化的过程会 放 热。
内部 
表面 
沸腾 
气 
液 
放 
2.液化的方式:① 降低 温度;② 压缩 体积。
降低 
压缩 
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2.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C )
A.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C
3.如图,这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请回答以下小题:
(1)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压缩体积 
放出 
(2)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汽化 
吸收 
降低 
观察水的沸腾
1.分组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器材:铁架台、石棉网、有孔的纸板、酒精灯、温度计、烧杯、水、秒表。
根据课本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参照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组装时应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甲         乙 
·导学建议·
实验指导:
1.为了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选用热水进行实验;
2.当水温到达90 ℃时,开始每1 min记录1次水温;
3.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中的B所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时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中的A所示;
4.沸腾时,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吗?
答 停止沸腾。
2.记录数据: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3.处理实验数据
(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
(2)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升高;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沸点 。
任务总结: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①温度达到 沸点 ;②要继续 吸热 。
保持不变 
沸点 
沸点 
吸热 
4.交流与反思:
(1)在加热到第10 min时,某同学将酒精灯撤走,稍等一会儿,水停止沸腾,该现象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但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7 ℃,这是为什么?
答 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吸热 
97 
(3)撤去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 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水会继续吸收热量 。
石棉网的温
度较高,水会继续吸收热量 
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等沸腾以后:
1.用冷金属片斜盖在瓶口上方,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 金属片底部产生大量水滴,且金属片变烫。
2.用烧热的金属片斜盖在瓶口上方,还能观察到上面相同的现象吗?
答 不能,此时金属片底部不能产生水滴。
【任务总结】气体液化的条件: 降低温度 , 放出 热量。
降低温度 
放出 
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解释下列两个“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1)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烧开水时,水汽化成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空气又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
(2)夏天,打开冰棒纸,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成小水珠 。
烧开水时,水汽化成高温
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空气又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
中 
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成小水珠 
2.形成上面的两个“白气”的水蒸气分别来自哪?
答 烧水时壶嘴的“白气”源于壶内冒出的水蒸气,而冰棒周围的“白气”源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
3.冬天,我们教室玻璃窗的表面上常常有水珠,这些水珠形成在窗户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原因是该侧的水蒸气比窗户的温度 高 (选填“高”或“低”),具备降温的条件。
内 
高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回答【生活中的物理】中的问题。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汽化和液化的例子
答 仙人掌生活在干燥的沙漠,由于沙漠地区雨水少、温度高,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的叶子为针尖状,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另外,液体有沸点,当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而水的沸点又随着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有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低,不能将米饭煮熟。高压锅可以升高水的沸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