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课 题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 1.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重 难 点 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 二、展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及流程(13分钟) 独学 组学 展学 检学 观看动画,思考: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是乘客没有动?究竟是谁说的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理解速度的含义,会计算速度。 参照物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桌面向前缓慢移动。思考: 相对桌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相对书,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 同学们说的很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 分析刚才的问题: 相对桌面,桌面是参照物,笔的位置和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笔是运动的;相对书,书是参照物,笔的位置和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笔是静止的。 判读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你知道怎么判断了吗?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2)选定参照物; (3)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如果发生变化,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发生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出示习题学生练习。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先选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呢? 老师总结: (1)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因此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2)一般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 出示习题学生练习。 动与静 在上面的活动中,以课桌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以课本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之所以同一个物体,得出的结论不同,是因为参照物的选择不同。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图片,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快与慢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在100m赛跑中,裁判员是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观众又是如何比较的呢? 可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物理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 如何定义速度呢? 物理学中,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运动的速度。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字母表示:v=s/t 你知道速度的单位吗?有怎样的换算关系?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是复合单位。推导二者关系,并进行练习。 你能计算运动员60m和100m短跑中运动员的速度吗? 投影展示答案。 学生观看动画,并思考 屏幕展示 学生动手活动,回答问题: 变化了 没有 学生讨论:选的标准物体不同。 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 学生回答:先选参照物,再看位置是否变化。 学生记忆。 学生练习 学生讨论 学生练习。 学生观看图片,理解 学生回答:路程/时间 比速度 m/s km/h 学生换算。 学生计算四、课堂小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巩固练习 附: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 1.7页活动探究。 目标检测1题---5题。 巩固6---10题。(7--9页) 活动手册: 提升11---14题(9--10页)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