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小锦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1. 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基础知识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图示 实验目的暗处理:实验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遮光、照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同一片叶上存在有光和无光两种情况,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酒精脱色:几小时后,摘下1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浴加热 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可以排陷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干扰漂洗:用清水漂洗叶片 洗掉叶片上的酒精、叶绿素等便于观察滴加碘液: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淀粉遇碘变蓝色,以此检查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观察现象: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上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仍然呈黄白色: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色实验分析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用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组成细胞的成分: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大量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外,主要是有机物。②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组成器官的主要物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有机物所占的比重很大。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有些植物的根和茎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③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极少部分是无机盐。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经典例题】1.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实验目的解释错误的是( )A.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 B.设置对照实验C.给叶片消毒 D.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答案:C解析:暗处理的目的是将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耗尽或转运;选叶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把摘下的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产生。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答案:B解析:酒精脱色,隔水加热的过程及作用: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可见B选项正确。故选:B。3.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小李、小张、小王分别于早晨7点、中午12点、傍晚7点从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经脱色、染色后,染色颜色最深的是( )A.小李 B.小张 C.小王 D.都一样答案:C解析:A、小李在早晨7点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A错误。B、小张在中午12点摘取叶子,这时候植物体内的淀粉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B错误。C、小王于傍晚7点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C正确。D、三个人取叶的时间不同,植物体内含有的淀粉也不同,滴加碘液变的颜色也不同,D错误。故选C。4.小麦籽粒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A.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 B.叶片的表皮细胞制造C.叶片的叶肉细胞制造 D.果实的果肉细胞制造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两个转化,一是物质转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一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能量转化: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小麦籽粒中的有机物来自于叶肉细胞制造的。故选C。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1、关于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四个步骤:①放置黑暗处一昼夜②叶片部分遮光处理③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④滴加碘液后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B.步骤②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③中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D.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答案:D解析:【2023·山东临沂】2、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答案:D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故A不符合题意;B.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需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故B不符合题意;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用酒精对叶片脱色,之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故C不符合题意;D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此试验不能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D符合题意。【2023·四川成都】3、某同学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时,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装置(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先置于黑暗处3天,再置于适宜光照下9小时后,能从植物叶片中检测出淀粉的装置是( )A.只有甲 B.甲和乙 C.乙和丙 D.只有丙答案:A解析: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甲装置中具备光照条件和二氧化碳原料,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乙装置中的植物因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植物因缺少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有甲装置中的植物叶片能够检测出淀粉,故选A。【2023·新疆】4、将某盆栽黑暗处理24小时,选取一片绿叶,按图示位置剪断主叶脉,光照处理4小时,发现B区不能制造淀粉,是因为B区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答案:D解析:第五步:期末复习综合试题训练1.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如图是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B.②中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D.本实验可以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下图为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b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步骤d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D.暗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尽叶片中的原有淀粉4.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①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②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③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④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酒⑥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A.④①⑥②③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④①③⑥②⑤5.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若事先未将盆栽天竺葵做暗处理,则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A.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变蓝 B.叶片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C.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变黄 D.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7.下图表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①③8.生物小组将银边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叶片A、B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你认为可以探究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需要水 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9.在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吃冻土豆的场景特别感人。土豆可食用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主要来自( )A.块茎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B.块茎细胞的光合作用制造而成C.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后运输而来D.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累积而成10.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D.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11.甘薯和马铃薯中的淀粉是( )A. 在土壤中甘薯和马铃薯制造来的 B. 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积累而来的C. 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D. 由根吸收制造而来的12.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13.探究光合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无叶绿体,因而呈白色)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步骤①中,给天竺葵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一昼夜后,挤压塑料袋,把气体压入试管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______。(2)步骤④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用于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小烧杯不能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要隔水加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区形成了一组对照,其变量是______,结论______;a、c两区形成了一组对照,其变量是______,结论是______。步骤⑦中,叶片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区,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B正确。C.该实验证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错误。D.淀粉遇碘液变蓝,碘液是为了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D正确。故选C。2.答案:C解析:A、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A正确。B、步骤②设计是形成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变量是光,B正确。C、步骤③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D、④中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到碘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本实验可以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故选:C。3.答案:B解析:A.步骤b是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正确。B.步骤d中,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错误。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正确。D.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正确。故选B。4.答案:B解析:“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方法步骤是:③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①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⑥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②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⑤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酒,即③①④⑥②⑤,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C解析: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遮光生成淀粉)A正确;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C错误;D、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6.答案:A解析: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不遮光生成淀粉),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否则无法确认后来叶片中淀粉是否是光合作用制造的。若事先未将盆栽天竺葵做暗处理,叶片中都有淀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变蓝,故A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B解析:观图可知,用锡箔覆盖叶片的部分,形成遮光部分,不被锡箔覆盖叶片的部位,形成不遮光部分,因此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由题干知,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即不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即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从该实验可知,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而不能得出,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答案:B解析:图中D叶片内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A的B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B部分变蓝,叶片B绿色部分和叶片D可以形成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叶片A的边缘A部分没有叶绿体,叶片A的B部分和A部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的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A的C遮光部分和叶片A的B绿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叶片A的C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A的B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①③④⑥,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9.答案:C解析:AB.块茎细胞无叶绿体,不能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淀粉,AB错误。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肉细胞具有大量叶绿体。所以,土豆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主要来自叶肉细胞制造后经茎运输而来,C正确。D.块茎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收累积淀粉,淀粉是叶制造的,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A正确。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正确。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C错误。D.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我们知道植物的根只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所以甘薯和马铃薯中的淀粉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故选C。12.答案:D解析: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海棠等植物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13.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2)酒精;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3)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淀粉解析:(1)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运走耗尽。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2)步骤④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3)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光;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c两区对照说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⑦中a银边部分、c绿色部分相互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a银边部分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c相互对照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c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步骤⑦中,叶片的c区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