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做选择题(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背诵清单)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必考句)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考句)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常常和创新知识点联动)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考句)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6、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注意:不是领导力量、主导力量、决定力量等)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答题高频句)
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答题高频句)
10.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答题高频句)
1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4、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5、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6、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7、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18、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1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0、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背诵清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易错点)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答题高频句)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4、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推动社会进步;
7、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8、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答题高频句)
9、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做法)
10、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易错点)
1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3、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背诵清单)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必考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特点: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答题高频句)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答题高频句)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答题高频句)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必考句)
6、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7、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9、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10、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形式行使民主权利。(答题高频句)
1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式有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其中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
11、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作用、意义)
1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作用、意义)
13、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背诵清单)
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答题高频句)
2.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3.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 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必考句)
5.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7、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8、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9、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10、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做法)
1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律有支撑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关系)(必考点)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背诵清单)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7.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9、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答题高频句)
10、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2、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13、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背诵清单)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7.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8、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9、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0、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1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4、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5、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7、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背诵清单)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易错点)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答题高频句)
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8.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9、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做法)
10、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11、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2、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13、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背诵清单)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落脚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0.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易错点)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易错点)
14、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原因)(答题高频句)
16、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