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哲学基础知识
(第1课-共性)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2-6课个性)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5课)
人生观、价值观(6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
唯物辩证法(3课)
辩证唯物论(2课)
文 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第7-9课)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活的
灵魂
归纳小结:什么是哲学?
(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起源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4)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特别是含义 哲学尤其要注意概念的区分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基本形态 内涵 评价 代表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 主义
客观唯心 主义
小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基本派别)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
否认神创,本质正确;
只是猜测,缺乏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
克服直观猜测,丰富发展;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五行说、范缜、王夫之、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
培根、狄德罗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本质错误,但就局部作用而言,两者都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阳明、陆九渊、慧能、贝克莱、笛卡尔
朱熹、神创论、柏拉图、黑格尔
知识积累: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
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王充)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德谟克利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知识积累: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典型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慧能:仁者心动
休谟:我们的直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中外神创论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摹本或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P12-1、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④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取得的积极成果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身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使命崇高)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表现 主要内容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
②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科学性: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①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他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含义、唯一特性、与具体形态
世界统一于物质
运动的含义、地位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
人能认识
和利用规律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论”的总方法论要求)
①尊重客观②发挥主观③两个结合④两个反对
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客观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体系构建






质(唯物
论)
易错易混总结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人都有世界观,因此人人都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
提示:×。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
提示:×。哲学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
提示:×。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二者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5.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提示:×。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但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则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提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8.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提示:×。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正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不同于客观存在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正解: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正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或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3)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易混易错
(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正解:关于意识要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能说“大脑”;人工智能只是对“思维的模拟”,不能替代人类的思维;
正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不是“直观反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认识可以具有差异性。
(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直观反映
正解:无论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能说错误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6)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7)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心主义”表现,只承认意识的作用以至于夸大为“决定作用”是“形而上学”表现。
正解: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形而上学”表现,只承认意识的作用以至于夸大为“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表现。
1.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提示:错误。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提示: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提示:错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消灭规律。
提示: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易错混淆:
5.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7.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提示: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不等于大脑。
提示: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提示:错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提示:错误。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7.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术强调 ( )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9.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这表明
1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2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3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4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
A.12 B.14 C.23 D.34
D
10.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这表明五年规划是 ()
1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
2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
3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
4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A.12 B.13 C.24 D.34
B
11.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比赛。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结合自然地形和赛道要求,中心建成了国内首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赛道如一条“飞龙”,盘旋舞动在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结合的载体。该中心的设计是 ( )
1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
2按照美的规律对设计主题进行的表达
3精神自身以某种特定形式进行的外化
4受人主观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的展现
A.1 2 B.1 3 C.2 4 D.3 4
A
13.“虫二”是泰山刻石中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凰”和月”的一部分。繁体字“凰”去掉里边的一撇和部首,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外面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该刻石的寓意为“风月无边”表现了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材料表明()
1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外界作出反映
2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3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离不开特定的主客观因素
4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为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基础
A.1 2 B.1 4 C2 3 D.3 4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