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教学难点: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三、教学分析《质量》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质量请同学们分别搬一搬椅子和桌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搬桌子和椅子,并说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动2【讲授】新课(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钩码、铁钉、木块、牙签、矿泉水瓶、塑料块1. 你能将塑料盆中的物体分类么?2. 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学生分完类后顺势询问学生以下问题:1.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 讲解由此我们知道一切物体都由物质组成,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设计意图 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钩码、铁钉;木块、牙签;塑料块、矿泉水瓶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质量的概念。(二)顺势引导,化难为易——掌握质量的基本属性1.将蝴蝶面捏碎,什么改变 质量变不变 (物体的形状变了 质量没有变化)2.蜡烛融化,什么改变 质量变不变 (物体的状态变了 质量没有变化)3.宇航员离开地球来到太空什么改变 质量变不变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已成功把杨利伟、聂海胜等宇航员送入太空,我国已实现宇航员出舱,这是宇航员在太空漫步的图片。我们从市场上买了多少质量的水果,带回家水果的质量有没有变 它的质量不变。(空间位置变了 质量没有变化) 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设计意图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分别围绕“形状、状态、所处空间位置”创设三个情景,从“市场上买了水果带回家”的现象又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事,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懂得“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空间位置而改变”。(三)合作探究,再奔重点——学习质量的单位请学生自学书本有关质量单位的内容。思考:1.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符号各是什么 2.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探究,同伴合作。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物理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使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老师有的放失,适当点拨。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