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学会使用量筒;(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三、教学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1.【视频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微视频,两个学生在放学路上捡到了一条金链子,另一个人走出来要和他们分享成果,分得了两位学生的一些钱。2.【教师设疑】看了视频中的事件,谈谈你对它的看法?3.出示学习目标。4.【观察与思考】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质量一样吗 教师天平演示,学生回答。5.探究实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目的: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猜想和假设:3.实验步骤:(1)测:用天平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物块的质量 m,记入表格中。(2)算:请计算出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记入表中。(3)画:以体积为横轴,质量为纵轴,在方格图标中描点,画出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4)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4分组进行,.实验数据填入下表:5. 数据处理:利用描点法作出质量-体积图像,绘制在下图中。6. 分析表格中数据和 m—V图象得出结论7.自学指导默读课本第 114页密度相关知识思考并识记:1.密度的定义是什么?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二者的换算关系是什么?4.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并理解物理意义。独立完成学案自学检测部分,5min后比一比谁优秀!二、自学检测: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____表示。2、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3、从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密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换算关系是。4、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密度表(1)对比冰和水的密度,可以得出。(2)对比冰和石蜡,煤油和酒精的密度,可以得出。例题: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长 14.7m、宽 2.9m、厚 1m,它的质量约为多少?三、达标检测:1、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