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会用量筒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体积、利用天平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质量;(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和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三、教学分析从测量器材来说,托盘天平是八年级最难操作的仪器,调平、加减砝码、读数、都不是一次就能做的很好的,量筒又是比较易碎的仪器,需要轻拿轻放,对分度值的认识不少学生也好错,也需要加强练习,密度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压强,浮力的学习。所以理解好密度的概念,掌握好密度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问题师: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世界上的每个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我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可以对一些物质做出鉴别。(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和一杯红醋问: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区别它吗?学生说出区别方法并实际鉴别。师:同学们区别物质的时候,用到了物质的颜色、气味等,这些都是物质的一些性质,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根据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别物质。但外表相同的物质也能用上述特征来区分吗?(课件展示外表完全相同的金块和镀金铜块)学生:很难师:对于图片中的金块和镀金铜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呢?生:测密度(二)设计实验,合作探究1.测量盐水的密度师: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课件展示图片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提示: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会放、会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有些液面(如水银)是凸形的,读数时应以凸形的顶部为准。设计实验方案师:怎样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怎样设计?让学生说出方案。误差分析烧杯里的水能不能倒干净,如果倒不干净会给测量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那么要消除这种影响,实验需要如何改进?启发学生想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1)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2)再把烧杯里面的水倒到量筒里一部分测量水的体积 V 。(3)再用天平测量剩下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2。(4)再根据公式计算水的密度2、测量石块的密度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误差分析如果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量筒测量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设计意图: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比测量盐水的密度简单的多,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误差分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根据现有的器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测量石块密度的方法方案设计:(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 m(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 V1(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 V2(4)利用公式计算记录并展示实验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各组有差异的原因。(三)引导学生总结收获,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帮助鉴别王冠的真伪。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