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修辞立其诚》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修辞立其诚》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领悟经典论著 提升思辨思维
04《修辞立其诚》同步学案
*夯实基础知识
1.解释重点词语
经师:
曲学阿世:
顺风转舵:
哗众取宠:
2.学术论文基础知识
任务活动二 梳理内容,分析结构手法
任务活动三 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任务活动四 跳读文本,明确说理技巧
任务活动五 再读文本,探究艺术特点
任务活动二 梳理内容,解读方式结构
【情境设计】《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接下来,请同学们从文本内容和结构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交流。
1.《修辞立其诚》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修辞立其诚》具有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文章的本论部分是怎样的结构,又有什么论证手法,请同学们依据下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交流。
《修辞立其诚》本论部分结构及论证方法:
任务活动三 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情境设计】文章内容深刻,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在思考中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提升自身思维辩证能力。接下来,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诵读课文第一段,解释“立其诚”的含义,括号中的内是不是多余
2.作者解释“立其诚”的三段文字(2、3、4段),在论述方法上有何相同点 论述效果有何不同
3.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4.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任务活动四 跳读文本,明确说理技巧
【情境设计】《修辞立其诚》内容深刻,思想深邃。我们通过跳读文本,可以从不同维度明确文章的说理技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从整体把握,跳读文本内容,掌握其中的说理技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行文、认识、内容、本质等四个维度分析《修辞立其诚》。
任务活动五 再读文本,探究艺术特点
【情境设计】本文艺术特点明显,具有强烈的思辨性特点。我们通过对本文的综合分析,帮助大家理解论证类文本的写作特色。
1.请同学们再读本文,综合之前所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课堂小结
本文首先明确“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并解释了“诚”就是“真”。然后阐述了“修辞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及其包含的端正学风的问题,最后由修辞到为人,提倡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并指出这是唯物主义的原则。文章内容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体现了张岱年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拓展延伸题
【情境设计】在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和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中的要求,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当今时代,人们内心浮躁,都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掩盖自己空虚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认为“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2.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人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文章,看起来很不错,但其实千篇一律。学了本课,你能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生活中的两节小事吗?
1.文中的“诚”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请你结合本文所学知识,联系自身实际,就作文处世的基本原则,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微写作。
2.横向对比阅读陈四益《精神保姆》、毕淑敏《珍惜愤怒》,分析他们的理性思维精神。
推荐学习资料
1.《周易注疏》:《修辞立其诚》一文引用了《周易》中的内容,因此阅读《周易注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2.《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修辞的论述,可以作为学习《修辞立其诚》的辅助资料。
3.《礼记》:《礼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其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修辞的论述,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4.《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详细论述了修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对于学习《修辞立其诚》有很大的帮助。
5.《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古代文学选集,其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代散文,可以作为学习《修辞立其诚》的辅助资料,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
课前任务:
1.解释重点词语
经师: 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
曲学阿世: 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顺风转舵: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哗众取宠: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学术论文基础知识
课上任务:
任务活动二 梳理内容,解读方式结构
参考:
参考
本论部分采取的是递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起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即首先解释“立其诚”的含义,接着阐述“立其诚”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如何做到“立其诚”。
同时,本论部分也有并列式的结构,主要表现在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阐述上,即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每一层含义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论证,深入地理解“立其诚”的含义和重要性。
此外,本论部分还大量运用了引用论证手法,引用了《易传》、《管子·心术上》等典籍中的语句,通过这些经典语句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修辞立其诚》本论部分的结构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层进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论证结构、详细的解释和论证、大量的引用论证手法。
任务活动三 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1.参考:
不多余。“立其诚”的关键是“诚”,解释“诚”的含 义必然涉及其渊源,这也体现作者治学的严谨。
2.参考:
相同点:都运用了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的方法。
效果上:第一段从“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论及属性相异的“文学”,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第二段从浅、深两个层次展开分析,并引用古语印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感强,有说服力。第三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参考:
文章第6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7-8段谈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在肯定主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运用“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等语句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
作者反复强调认识外物的客观性,其实就是要认识真实的外物,突出认识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正是“修辞立其诚”的基本内涵。
这几个段落,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迷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真实性”认识。
4.参考:
示例1: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示例2: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特德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任务活动四 跳读文本,明确说理技巧
1.参考:
任务活动五 再读文本,探究艺术特点
1.参考:
(1)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张岱年的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他首先提出“修辞立其诚”,接着阐述其含义和重要性,然后指出修辞的三个层次,最后呼吁大家在实践中做到“立其诚”。这种结构清晰明了,使听众能够跟随他的思路,理解他的观点。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文章大多用口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同时善用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字里行间态度诚恳,让人易于接受。
拓展延伸
1.参考:
观点一:从人生修养角度看,“诚”即为人处世要做到实”“真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张岱年在评析儒刻“五常”伦理时说,“五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信”即诚实即说话符合事实,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
观点二:从著书立说来看,“修辞立其诚”就是说信念面要符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表现于生活行动之中。简而言之,“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做到真实可信。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诚”。著书立说,把自己真实的见解表达出来,乃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2.参考:
有一天,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捡拾落叶。她不紧不慢,细心地把每一片落叶都捡起来,然后放进一个大袋子里。我问她在做什么,她笑着说她在为春天做准备。她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落叶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阻碍植物的生长。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我看到了她的真诚和善良,也让我更加尊重自然和生命。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他没有说任何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真诚和善良的行为让我感到温馨和感动。
这两件小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真诚和善良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对待人还是对待大自然,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
课后作业
参考示例:
在《修辞立其诚》中,“诚”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修辞的原则,更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写作还是处世,都应该秉持“诚”的原则。在写作时,我们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夸大、不虚假,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在处世中,我们也应该以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实做人、真诚待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因此,“诚”是我们在写作和处世中都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
2.参考示例:
《精神保姆》与《珍惜愤怒》:理性思维精神的比较
在文学作品中,理性思维精神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决定作品深度和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性思维精神表现为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度剖析。在这方面,陈四益的《精神保姆》和毕淑敏的《珍惜愤怒》都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深度。
首先,陈四益的《精神保姆》以一种讽刺和批判的口吻,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成功”和“幸福”的盲目追求。作品中的“精神保姆”这一角色,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各种价值观和期望值的象征。人们为了追求这些外在的“成功”和“幸福”,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情感。陈四益通过这篇文章,呼吁人们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压力,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比之下,毕淑敏的《珍惜愤怒》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情感问题。她认为,愤怒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而且是有益的。愤怒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公和不义时挺身而出,维护自己的权益。毕淑敏主张珍惜这种情感,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负面情绪。
这两篇作品虽然在探讨理性思维精神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展现了作家对人类情感的深入理解和关注。陈四益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而毕淑敏则强调了情感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分析这两位作家的理性思维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展现出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敏锐洞察力。陈四益通过讽刺和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毕淑敏则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情感的新颖见解。
总体来说,这两篇作品都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性思维精神的重视和实践。他们不仅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还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个充满信息和价值观冲突的世界里,这种理性思维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通过横向对比这两篇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理性思维精神在文学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