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子的结构(1)(讲义)课题2 原子的构成(上)1.了解原子的构成。2.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课前引入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你知道吗,分子直径只有1厘米的一亿分之几或十亿分之几。一厘米的十亿分之一到底是多小,你能想象吗? 格兰尔德 范伯格和罗伯特 夏皮罗在他的著作《地球之外的生命》里用过一种方法,将气体分子的大小与食盐的大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跟着一起尝试一下:在桌上撒一小撮食盐,然后找出一颗盐粒。现在想象你自己在变小、变小、变小,就像走进了爱丽丝的幻境。这颗盐粒就在你眼前长大,直到变成一个婴儿那么大。你继续变小、变小,这颗盐粒就继续长大,长得跟房子一般大。你再接着变小,盐粒变成一座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就像上海中心大厦(632米高)。即使是这样,你缩小得仍然不够多,还是无法体会一颗盐粒与一个气体分子之间的大小比例。所以你需要变得更小,直到这颗盐粒高得看不见顶端,高度大约是帝国大厦的100倍。如果你突然发现头顶上有个乒乓球大小的东西呼啸而过,那就是空气分子了。与一个空气分子相比,一颗小小的盐粒竟然是一幢摩天大楼的100倍,这下你该知道空气分子是多么小了。一、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资料卡片——原子结构的探索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和图,已知: (1)放射源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倍; (2)金箔厚度(等于),重叠了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图3中不可能是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为a)二、原子的微观结构1.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2.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4.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5.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三、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思考与交流:观察下表,你能得出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吗?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1 0 1碳 6 6 6 6氧 8 8 8 8钠 11 11 12 11氯 17 17 18 171.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仅针对原子)。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题型一:原子的结构1.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B.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C.“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极少数ɑ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的质量很小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2.如图是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及其团队进行的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带正电荷的原子核B.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C.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D.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⑤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4.下图是锂(Li)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由 三种粒子构成;(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3)原子直径是原子核直径的 倍,从图中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023秋·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5.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1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2中的 (填字母)。(4)图3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A.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 D.决定原子核电荷数的微粒是c的数目题型二:分子、原子的说法辨析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B.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再分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E.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题型三:原子中各数值的计算7.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2 C.3 D.48.2021年3月,三星堆考古发掘惊艳了整个世界。通过测量碳-14(中子数8,核电荷数为6)含量测定年代。则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 B.6 C.14 D.79.某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10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核电荷数C.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带电量10.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6 B.56 C.82 D.8611.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2022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12.为了解释原子内部的奥秘,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下列关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④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13.在构成原子的微粒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B.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没有关系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C.热胀冷缩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D.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都不发生改变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6)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7)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A、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不符合题意;B、从道尔顿的实心小球,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再到电子云模型,说明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极少数ɑ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符合题意;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可以形象的看到原子的结构,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符合题意;B、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绝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穿过,故B不符合题意;C、原子核带正电,一小部分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会改变原来的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很小,但是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所以极少数a粒子碰到原子核被反弹了回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①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比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错误;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正确;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 ⑤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故选A。4.(1)质子、中子、电子(氢除外)(2)原子核(3) 104~105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合理即可)【解析】略5.(1)原子内有较大空间(2) 不会 原子核(3)C(4)ACD【详解】(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和原子相比较非常小,所以在原子核外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而是被直接弹回;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结构为图2中的C,因为C中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4)A、a是核外电子,c是核内质子,所以在原子中a和c的数目一定相等,故A正确;B、b是核内中子,c是核内质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在原子中b和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上,故C正确;D、决定原子核电荷数的微粒是质子数,c是核内质子,所以决定原子核电荷数的微粒是c的数目,故D正确。故选ACD。6.BE【分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且一切分子都是有原子构成的。【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B选项说法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E、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变大,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变小,因此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故E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E。【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B【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8.B【详解】已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由于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9.C【详解】A、两种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故两种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10,不符合题意;B、两种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故两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符合题意;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两种原子中子数不相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D、两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因此核外电子数也相等,原子的带电量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因为该原子质子数为26,又因为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故中子数为26+4=3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6+30=56。故选B。11.B【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故选:B。12.C【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并非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氢原子不含中子,据此思路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⑤,故C选项符合题意。13.C【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定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B.据上分析,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正确;C.质子数与中子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子;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故C错误;D.据上分析,一般来说,原子中,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没有关系,故D正确。故选C。14.D【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切原子不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选项说法不正确;C、热胀冷缩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都不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 分子、原子 原子 质子 质子、中子 分子、原子、中子 分子、原子 电子【详解】(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质子,故填:质子。(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填:质子和中子。(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填:分子、原子。(7)带负电荷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