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讲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讲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讲义)
1.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方法。
3. 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
4. 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进行下列四个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面案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3)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2) 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 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实例 泼水成冰、水果榨汁、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碘升华及溶液的结晶等 爆炸、铁生锈、木炭燃烧、食物腐烂等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及时小练——那些古诗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下列诗句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⑦风吹柳花满店香
⑧白玉为堂,金作马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型一:化学变化的本质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颜色变化 B.有气体放出
C.放出热量 D.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D.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下列物质的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食物变质、⑥电灯发光、发热六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请你说明判断的依据: 。
题型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胆矾研碎 C.烧制瓷器 D.生产化肥
(2023春·山东泰安·九年级统考期中)
6.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云蒸霞蔚 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风霜高洁 B.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 D.酿泉为酒
(2023·重庆开州·校考模拟预测)
10.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下列成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清风徐徐 B.刻舟求剑 C.扬汤止沸 D.死灰复燃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热性、挥发性等 助燃性、可燃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
实例 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金刚石很硬,酒精易挥发等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1.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描述物质的变化时通常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2.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及时小练
11.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B.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泼水成冰 D.酒精易挥发
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实验探究①
实验步骤 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实验现象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探究②
实验步骤 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实验结论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 实验室闻气味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2. O2和CO2的鉴别方法: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试剂瓶,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若燃烧得更旺,则该气体为氧气
四、变化、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如: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用来灭火,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这是二氧化碳的用途,体现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题型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2.“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13.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14.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D.水能蒸发产生水蒸气
题型四:物质性质、变化与用途
(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
15.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乙醇可作燃料 B.石墨可作铅笔芯
C.不锈钢作炊具 D.氢气作探空气球
1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甲烷具有可燃性,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
(1)用序号填空: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甲烷用途的是 。
(2)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 能转化为 能、 能。
(3)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 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 。
17.下列物质用途只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
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
c.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
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e.氮气制化肥
f.氢气作高能燃料
g.金属铁作炊具
18.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用途有 ,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023春·广西南宁·八年级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
19.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 (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 (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 接触反应。
(2023·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
20.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历史文化厚重,下列成语或典故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 B.亡羊补牢 C.愚公移山 D.罄竹难书
(2023·河南南阳·校考三模)
2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粉尘爆炸
C.裁割玻璃 D.河水结冰
(2023春·江西宜春·八年级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中)
22.《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顶技术。如图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煮制井盐 B.轧蔗取浆
C.烧制陶瓷 D.铸造铜币
(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
23.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有毒 一氧化碳在燃烧
C.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锅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消失
(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
24.物质的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稳定性 B.助燃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2022秋·九年级课时练习)
25.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颜色 ②密度 ③状态 ④可燃性 ⑤沸点 ⑥硬度 ⑦易锈蚀
A.①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
26.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
D.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
(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27.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图是我们在化学课上所做的一些实验,根据物质变化的类型可将实验 C 和 (填“A”或“B”)组分为一类,依据是 。
A组 B组 实验C
胆矾的研碎 水的沸腾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蜡烛燃烧
(2)按要求将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分类(均填写序号)。
①蜡烛燃烧 ②氧气是无色气体 ③铁生锈 ④粮食酿酒 ⑤石蜡的密度比水小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⑦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 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
I.上述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II.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022秋·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中)
28.某同学对一瓶酒精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下列材料:
通常状况下,①酒精是一种无色的液体,②非常容易燃烧。点燃时,③酒精首先挥发变成蒸气,④然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用序号回答:在上述描述中,
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酒精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
(2022秋·四川泸州·九年级统考期中)
29.指出下列描述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用序号填空:
①菜刀生锈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 ③酒精挥发 ④氢气是无色气体 ⑤火药爆炸 ⑥植物光合作用 ⑦木柴可以燃烧 ⑧食物消化 ⑨汽车轮胎爆炸 ⑩氧气不易溶于水
(1)物理变化: ;
(2)化学变化: ;
(3)物理性质: ;
(4)化学性质: 。
(2022秋·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期中)
30.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②不易溶于水。③降温加压下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④氧气能支持燃烧。⑤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⑥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
(1)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2)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
(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4)描述氧气化学性质: ;
(5)描述用途的是: 。
3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一氧化二氮(N2O)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当吸入少量一氧化二氮和空气的混合物时,可使人轻度兴奋激动,让人发笑,故又称“笑气”。“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但大量吸入可使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N2O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即分解为氧气和氮气,一氧化二氮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
(2)一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 (写出一条即可)。
(3)一氧化二氮的用途: 。
直击中考
(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32.下列陶艺制作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塑形 B.晾胚 C.刻花 D.烧胚
(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
33.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湿衣晾干 C.蜡烛燃烧 D.汽油挥发
(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
34.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35.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
3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37.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紫红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3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 B.绳锯木断 C.刻舟求剑 D.披荆斩棘
(2022·吉林·中考真题)
39.“吉林终有吉临时 长春定复往常春”,表达了吉林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必胜信念。下列防疫措施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测体温 B.戴口罩 C.常通风 D.勤消毒
(2022·湖北黄石·中考真题)
40.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青山犹在,致敬先辈!电影《长津湖》场景中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长津湖湖水结冰 B.棉衣裁制成单衣 C.战场上战火熊熊 D.铅笔书写绝笔信
(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
41.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4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43.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钢铁生锈 C.汽油燃烧 D.食物腐烂
44.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切割玻璃 B.浓盐酸挥发
C.海水晒盐 D.铁钉生锈
45.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高温烧制陶瓷 B.罗盘指示方向 C.火药爆炸 D.谷物酿造美酒
46.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可燃性、氧化性 D.熔点、沸点
48.下列各句描述的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④矿石粉碎 ⑤加热铜绿产生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⑥铁能生锈 ⑦水是无色液体 ⑧酒精挥发 ⑨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是100℃ ⑩汽油易挥发
49.①木炭是黑色的多孔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50.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钠不能燃烧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
(1)描述物理性质: 。
(2)描述化学性质: 。
(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4)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5)描述用途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①⑤⑦⑧ ②③④⑥⑨
【详解】①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分别发生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发生了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风吹柳花满店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⑧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炸燃烧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⑤⑦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③④⑥⑨。
2.D
【详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颜色和热量变化以及气体的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均有可能发生,故本题选D。
3.A
【详解】A、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凝华、液化都会有放热现象,但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①③⑥ ②④⑤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①湿衣服晾干,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铁锅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轮胎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镁条燃烧,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食物变质,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电灯发光、发热,是钨丝在高温下发出白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⑥;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⑤,判断的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B
【详解】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产化肥,有化肥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煅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故选B。
8.C
【详解】A、云蒸霞蔚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大浪淘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风霜高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落石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临溪而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泉为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清风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死灰复燃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1. D B C A
【详解】A、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泼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易挥发,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D;属于化学性质的是B;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12.A
【详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A、能支持物质的燃烧,属于助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B、不易溶于水,属于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C、密度比空气大,属于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D、无色气体属于颜色、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13.D
【详解】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14.C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详解】A、干冰能升华,表达的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表达的是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表达的是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表达的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5.A
【详解】A、乙醇可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A选项正确;
B、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地柔软,质地柔软是物理性质,B选项错误;
C、不锈钢作炊具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导热性,导热性是物理性质,C选项错误;
D、氢气作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A。
16. ①② ③ ⑦ ④ ⑤⑥ 化学 热 光 可燃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详解】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的性质;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甲烷具有可燃性;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描述甲烷用途的是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
(2)甲烷燃烧发光、放热,能量转化关系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3)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可燃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7.cdg
【详解】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b、镁粉用于制作烟花,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性质,化学性质;
c、用干冰营造仙境般的舞台效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的性质,物理性质;
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物理性质;
e、氮气制化肥的过程生成新物质,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
f、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化学性质;
g、金属铁作炊具,利用了铁的导热性,物理性质;
故选cdg。
18. ①②③④⑤ ⑥ ⑦⑧ ⑨ ⑩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都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⑥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酒精的用途。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③④⑤,化学性质有⑥,用途有⑦⑧,发生物理变化的是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⑩。
19.(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 小 低
(4)氧气##O2
【详解】(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故填: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填: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刀可以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硬度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故填:小;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
20.A
【详解】A、火上浇油过程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亡羊补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愚公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罄竹难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B
【详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粉尘爆炸是粉尘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裁割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B
【详解】A、煮制井盐需要燃烧,所以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轧蔗取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烧陶瓷的过程,存在燃烧的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铸造铜币也需要燃烧,所以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C
【详解】A.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液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毒性属于化学性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C.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D.咸味属于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消失是食盐溶解到水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4.D
【详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A、稳定性是指该物质是否容易发生反应,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物质的助燃性是帮助其它物质燃烧的性质,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物质的可燃性是指物质能够燃烧,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延展性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25.B
【详解】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①颜色、 ②密度、 ③状态、 ⑤沸点、 ⑥硬度均属于物理性质,而 ④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⑦易锈蚀需要通过生锈这个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
26.D
【详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物理性质不一定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例如物质的颜色可通过观察得知,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27.(1) B 均是化学变化
(2) ①③④ ②⑤⑦
【详解】(1)A组:胆矾的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的沸腾,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组: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实验C中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根据物质变化的类型可将实验C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均是化学变化;
(2)①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氧气是无色气体,颜色、状态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⑦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I.上述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③④;
II.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②⑤⑦。 
28. ④ ③ ② ①
【详解】①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②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9.(1)③⑨
(2)①⑤⑥⑧
(3)④⑩
(4)②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
【详解】(1)③酒精挥发,是液态酒精变成气态的过程,⑨汽车轮胎爆炸,是由压强引起的,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③⑨;
(2)①菜刀生锈,铁变成铁锈,⑤火药爆炸,是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⑥植物光合作用 ,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过程,⑧食物消化,是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①⑤⑥⑧;
(3)④氢气是无色气体、⑩氧气不易溶于水,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④⑩;
(4)②氧气具有助燃性 ,是在物质燃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⑦木柴燃烧是化学变化,而木柴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所以物质的助燃性、可燃性都是化学性质;故选②⑦。
30.(1)③
(2)①②##②①
(3)⑤
(4)④
(5)⑥
【分析】①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为物理性质;②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物理性质;③氧气液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④燃烧属于化学性质,则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⑤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⑥氧气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描述的是氧气的用途。
【详解】(1)由分析可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
(2)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①②。
(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⑤。
(4)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④。
(5)描述用途的是⑥。
31.(1)能溶于水
(2)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合理即可)
(3)可用于麻醉剂
【详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由短文可知,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由短文可知,一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有:不能与水反应,当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会分解为氧气和氮气,且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等。
(3)由短文可知,一氧化二氮可用于麻醉剂。
32.D
【详解】A、塑形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晾胚是物质中的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刻花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烧胚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33.C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4.C
【详解】A、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产生了新物质葡萄糖,是化学变化;错误;
B、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两者是不同的物质,酒精是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
C、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正确;
D、封存白酒产生有醇厚香味的新物质,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35.C
【详解】A、“雪花”飞舞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升奥运五环旗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燃奥运圣火,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放飞和平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A
【详解】A、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金属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动物呼吸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醋的酿成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醋酸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即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故选A。
37.D
【详解】A、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易锈蚀需要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8.A
【详解】A.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所以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9.D
【详解】A、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通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消毒的过程中能将细菌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40.C
【详解】A、湖水结冰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棉衣裁制成单衣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战火熊熊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铅笔书写绝笔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故选C。
41.B
【详解】A、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物质表现可燃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C、难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常温下呈固态,描述的是物质的状态,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就浓度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
42.B
【详解】A、试管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滤纸破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A
【详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44.D
【详解】A、切割玻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钉生锈过程中,生成了氧化铁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A、高温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罗盘指示方向,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火药是木炭、硫磺、硝酸钾的混合物,爆炸时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谷物酿造美酒,谷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淀粉能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发酵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弄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新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6.C
【详解】A、古诗的意思为湖面上的云气,笼罩着云梦泽,波涛震撼着岳阳城,在此过程当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B、黄河结冰,太行山下雪,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到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当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D、古诗中的意思为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而文中前后连接为下雪的过程,此过程当中没有新物质出现,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7.C
【详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48. ④⑧ ③⑤ ①⑦⑨⑩ ②⑥
【详解】①胆矾是蓝色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加热铜绿产生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铁能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⑦水是无色液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⑧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是100℃,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⑩汽油易挥发,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⑧;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⑤;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⑦⑨⑩;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⑥。
49. ① ② ④ ⑤ ③
【详解】①木炭是黑色的多孔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
④将木炭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⑤;
属于用途的是③。
50. ①② ③ ⑤ ④ ⑥⑦
【详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指的是一个变化过程,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具有的性质,“食物变质”、“纸片燃烧”显然是一个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如果改成“食物会发生变质”、“纸片能够燃烧”,则是指化学性质,因为一改就变成了它们所具有的性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物理变化包括的内容: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描述用途主要是某某物质用于什么的句子类型;
故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②;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⑤;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④;
描述用途的是⑥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